二、人的基本需要
(一)概念
需要又稱需求,護理理論家Orlando(奧蘭多)認為:需求是“人的一種要求,它一旦得以滿足,可即刻消除或減輕其不安與痛苦,維持良好的自我感覺”。
人的基本需要指個體為了維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長與發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它包括生理的、社會的、情緒的、知識的及精神的需要。這些需要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在健康狀態下保持動態平衡。當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出現機體的失衡而導致疾病。
(二)內容
1.生理性需要 指維持人正常生理功能的所有需要,如呼吸、食物、排泄、睡眠、休息等。
2.社會性需要 指個人與社會中其他人或集體互動的需要,如溝通交流、朋友交往等。
3.情緒性需要 指人有表達自身所體驗的喜、怒、哀、樂的各種情緒的需要。
4.知識性需要 指個體在認知、思想與理性方面的需要,如學習、探究事物真相、思考問題等。
5.精神性需要 指有關人在精神信仰、精神依托與精神支持方面的需要,如祈禱、宗教信仰、佩戴吉祥物等。
習題
A1型題
1.人的基本需要包括以下哪種?
A.生理性需要
B.社會性需要
C.情緒性需要?
D.知識性需要
E.以上都包括
2.睡眠屬于人類的哪一種基本需要?
A.生理性需要
B.社會性需要
C.情緒性需要?
D.知識性需要
E.精神性需要
(三)特性
1.人類的基本需要大致相同 無論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西方人還是東方人,其基本需要都是大致相同的。
2.每種需要的重要性可因人而異 受個人的期望、社會文化、基本的健康狀況及個人身心發展程度等影響。
3.各種需要相互聯系、相互作用 一般來說,生理性需要的滿足可促進知識性或社會性需要的滿足,而精神性需要的滿足又可促進生理功能的良好狀態。
(四)影響基本需要滿足的因素
1.生理因素 如各種疾病、疲勞、疼痛與生理殘障等。
2.情緒因素 如焦慮、興奮、恐懼等。
3.知識與智力因素 如缺乏相關知識、資料或信息,智力障礙等。
4.社會因素 如緊張的人際關系或群體壓力過大等。
5.環境因素 如陌生的環境與不良的環境等。
6.個人因素 如個人的信仰、價值觀、生活習慣與生活經驗等。
7.文化因素 如社會的風俗、群體的習慣、文化背景等。
習題
B型題?
1~3題共用備選答案?
A.疾病、疲勞、疼痛
B.焦慮、興奮、恐懼?
C.缺乏相關知識、資料或信息,智力障礙
D.緊張的人際關系?
E.群體的習慣
1.以上哪項屬于影響基本需要滿足的生理因素?
2.以上哪項屬于影響基本需要滿足的文化因素?
3.以上哪項屬于影響基本需要滿足的社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