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jié)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護理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彌漫性炎癥病變。以兒童、青少年多見。
一、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感染性心肌疾病中最主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各種病毒都可以引起心肌炎,
臨床上絕大多數(shù)病毒性心肌炎由柯薩奇病毒A、B,ECH0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流感病毒和HIV病毒等引起。
病毒作用于心肌的方式有:直接侵犯心肌和心肌內小血管、由免疫機制產(chǎn)生的心肌損傷等。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組織學特征為心肌細胞的溶解、間質水腫、炎性細胞浸潤等。
二、臨床表現(xiàn)
當機體處于細菌感染、營養(yǎng)不良、勞累、寒冷、酗酒、妊娠、缺氧等情況下,機體抵抗力下降,更易導致病毒感染而發(fā)病。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表現(xiàn)差異很大,輕者可無明顯癥狀,重者可并發(fā)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1.病毒感染癥狀 在發(fā)病前1~3周,病人常有病毒感染前驅癥狀,如發(fā)熱、全身倦怠感等“感冒”樣癥狀或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
2.心臟受累癥狀 常出現(xiàn)心悸、胸悶、呼吸困難、心前區(qū)隱痛、乏力等表現(xiàn)。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阿斯綜合征、心源性休克。
3.主要體征 可見與發(fā)熱程度不平行的心動過速,各種心律失常,心尖部第一心音減弱、出現(xiàn)第三心音,舒張期奔馬律。或有頸靜脈怒張、浮腫、肺部啰音及肝大、心臟擴大等心力衰竭體征。重癥出現(xiàn)心源性休克體征。
三、輔助檢查
1.實驗室檢查 血清學檢查CK、AST、LDH增高,白細胞增多,紅細胞沉降率加快,C反應蛋白增加。血清病毒中和抗體、血凝抑制抗體或補體結合抗體需反復測定,發(fā)病后3周間的兩次血清抗體滴度呈四倍增高。
2.X線檢查 心影擴大或正常。
3.心電圖 多有ST-T改變,R波降低,病理性Q波以及各種心律失常,特別是房室傳導阻滯、室性期前收縮。
4.超聲心動圖檢查 可示左心室壁彌漫性(或局限性)收縮幅度減低,左心室增大等。
四、治療原則
1.急性期應安靜臥床及補充營養(yǎng)。通常癥狀于數(shù)周內消失。
2.應用營養(yǎng)心肌、促進心肌代謝的藥物 如三磷腺苷、輔酶A、大劑量維生素C、細胞色素C、果糖、肌苷等藥物靜滴。
3.治療并發(fā)癥 心力衰竭者給予利尿劑和血管擴張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由于心肌本身的壞死易導致洋地黃中毒,所以洋地黃用量應偏小。
嚴重和持久的心律失常應采用療效高、副作用小的藥物。
藥物治療不理想時采用電復律,
如病人出現(xiàn)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或Ⅱ度Ⅱ型房室傳導阻滯,并反復發(fā)生阿-斯綜合征者應及時安裝臨時人工心臟起搏器。
目前不主張早期使用糖皮質激素。
五、護理措施
1.創(chuàng)造良好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 保持環(huán)境安靜,限制探視,減少不必要的干擾,保證病人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2.休息與活動 急性期需臥床休息1個月,
應反復向病人解釋急性期臥床休息可減輕心臟負荷,減少心肌耗氧,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復,防止病情惡化或轉為慢性病程。
病人常需臥床休息數(shù)周至2~3個月。出現(xiàn)頻發(fā)期前收縮、房室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時,應延長臥床休息時間,直至癥狀消失。
血清心肌酶、抗體滴定度、紅細胞沉降率等恢復正常后方可逐漸增加括動量,并合理安排每日的活動計劃。
3.活動中監(jiān)測病情穩(wěn)定后,與病人及家屬一起制定并實施每日活動計劃,嚴密監(jiān)測活動時心率、心律、血壓變化,若活動后出現(xiàn)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心律失常等,應停止活動,以此作為限制最大活動量的指征。
4.飲食護理 為病人準備易消化、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禁煙、酒,禁飲濃茶、咖啡,
當病人出現(xiàn)心功能不全時,則應給予低熱量飲食和低鹽飲食。
5.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可發(fā)生心力衰竭,應指導病人盡量避免呼吸道感染、劇烈運動、情緒激動、飽矮、妊娠、寒冷、用力排便等誘發(fā)因素。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尿量、意識、皮膚黏膜顏色,注意有無呼吸困難、咳嗽、易疲勞、頸靜脈怒張、水腫、奔馬律、肺部濕啰音等表現(xiàn)。
6.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半數(shù)以上可出現(xiàn)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故急性期應心電監(jiān)護,注意心率、心律、心電圖變化,同時準備好搶救儀器及藥物,一旦發(fā)生嚴重心律失常,立即遵醫(yī)囑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或配合臨時起搏、電復律等。
六、健康教育
1.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動急性期嚴格臥床,好轉出院后繼續(xù)臥床休息2~3個月,半年至1年內避免重體力勞動。
2.避免誘因過勞、缺氧、營養(yǎng)不良、呼吸道感染、寒冷、酗酒等誘因。
3.堅持藥物治療,定期隨訪,病情變化時及時就醫(yī)。
例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見的是( )
A.柯薩奇病毒A或B
B.巨細胞病毒
C.埃可病毒
D.脊髓灰質炎病毒
E.流感病毒
例題:女,17歲。1周前發(fā)熱,T38℃,伴有惡心、嘔吐、腹瀉,按腸炎治療好轉。近3天來感胸悶、憋氣、頭暈、乏力。查體:BP120/60mmHg,P100次/分,律齊,T36℃。雙肺清。心電圖示:I度房室傳導阻滯,普遍導聯(lián)T波倒置
1)導致該患者上述癥狀可能的原因是( )
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B.擴張型心肌病
C.病毒性心肌炎
D.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
E.縮窄性心包炎
『正確答案』C
2)有助于該病診斷的檢查結果是( )
A.CK、AST、LDH增高,
C-反應蛋白增加,血清病毒中和抗體,補體結合反應陽性
B.類風濕因子滴度增高
C.抗核抗體熒光試驗陽性
D.抗鏈“O”測定陽性
E.白細胞增多,血沉減慢
[答疑編號500697030416]
『正確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