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皮膚移植病人的護理
皮膚移植又稱植皮術,是利用自體或異體皮片移植到皮膚缺損區域,使創面愈合,或因整形需要再造體表器官的方法。
(一)分類
植皮術的種類
(1)按皮片的來源分類:
1)自體皮移植;
2)同種異體皮移植(包括新鮮的尸體皮);
3)異種異體皮移植(如小豬皮、雞皮等暫時覆蓋燒傷創面);
4)人造皮。
(2)按移植的方法分類:游離植皮、帶蒂移植、吻合移植。
(3)游離植皮:根據所取皮片厚度不同,分為4種:
1)表層皮片:為表皮及少量真皮乳頭層,成活率高。用于消滅肉芽創面;但因過薄,愈合后不耐磨;易受皮下纖維組織收縮影響而變形;有色素沉著,不宜植入面部、手掌、足底等處。
2)中厚皮片:含表皮及部分真皮層,用途最廣,存活率高,愈合后功能好,不易收縮,色素變化不大。
3)全厚皮片:包括全層皮膚,但不可含有皮下組織,需在新鮮創面上移植,愈合后功能好。由于供皮區切除皮片后必須縫合,故取皮面積有限,應受到限制。
4)點狀植皮:用針挑起皮膚后削取,故皮片邊緣薄而中央厚(含真皮),皮片面積小,很易存活,用于肉芽創面移植容易成功。
(二)護理措施
1.術前準備
(1)供皮區常規進行備皮,小兒可不必剃毛。
(2)受皮區術前數天應勤換藥。以抗生素溶液濕敷,使分泌液減少。
(3)創面不可有溶血性鏈球菌存在。
(4)對大面積燒傷焦痂切除者要準備足夠血液。
2.植皮方法
(1)取皮:供皮區用70%乙醇消毒,不可用碘酊,否則皮片不易存活。麻醉下,以植皮刀取不同厚度皮片。取下的皮片浸泡在冷的等滲鹽水中保存,切勿置熱鹽水中,因為在熱水中皮片需氧高,易壞死。供皮區創面立即覆蓋一層凡士林紗布,外加多層干紗布用繃帶加壓包扎。如切取全厚層皮片,則必須將皮下脂肪修凈,并縫合供皮區創口。
(2)植皮:在新鮮創面上常用中厚大張游離皮片覆蓋,四周邊緣以絲線縫合固定,皮片上加敷料包扎,使皮片緊貼創面。18~24小時后,即有毛細血管生入皮片。3~4日后血循環建立,開始存活。在肉芽創面上植皮,或皮片來源較少時,可將皮片(多用表層皮片)展平貼在凡士林紗布上,然后剪裁成小方塊,如郵票狀種植在創面上,各皮片之間相隔1cm左右。以凡士林紗布一層覆蓋其上,固定,外面再加多層吸水性強的紗布,以繃帶包扎。
3.術后護理
(1)植皮的肢體要制動,以免皮片移動影響存活,并抬高患肢。
(2)保持包扎敷料的清潔和干燥,如被大、小便沾污應立即更換。
(3)告知病人不可抓摸創面,小兒雙手應加約束。
(4)按時觀察創面,如皮下有積膿,應立即用尖頭剪刀剪開小口引流,但切勿擠壓。如皮片已壞死,應及時剪去壞死部分。
(5)供皮區如無感染,可在術后14天更換敷料,創面一般都能愈合。
(6)術后并發感染的護理。
感染可發生在術后全過程,但在后期較突出。長時間應用大量抗生素,特別是廣譜抗生素后易患真菌感染,這是常見的并發癥,常見于傷口、肺部、尿路、皮膚、口腔等。細菌在口腔內容易繁殖成潰瘍面引起嚴重感染,除定時口腔護理外,每周作1~2次咽拭培養,經常觀察咽峽、上頜及舌根有無白膜粘附,發現異常及時涂片尋找真菌,真菌陽性可用制霉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