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以細菌性肝膿腫和阿米巴性肝膿腫為常見。
一、細菌性肝膿腫
細菌性肝膿腫系指化膿性細菌引起的肝內化膿性感染。最常見致病菌為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鏈球菌、類桿菌屬等。
(一)病因病理
膽道感染是病原菌入侵肝臟最主要的途徑和最常見的病因,肝膿腫常為多發性,以左外葉最多見。其他入侵途徑是:體內其他部位化膿性病灶的病原菌經血液循環到達肝臟、或腹腔內臟器感染的細菌栓子脫落進入門靜脈引起肝膿腫、或肝臟毗鄰部位感染的細菌經淋巴入侵肝臟、或經肝臟開放性傷口直接入侵。
(二)臨床表現
寒戰和高熱是最常見的早期癥狀,多為弛張熱,全身膿毒血癥癥狀明顯。肝區出現持續性脹痛或鈍痛,可伴有右肩牽涉痛或胸痛。有非特異性消化道癥狀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少數嚴重者可出現黃疸。
體檢發現肝區壓痛和肝大。右下胸部和肝區有叩擊痛。有時可見右季肋部呈飽滿狀態,甚至局限性隆起,或有皮膚凹陷性水腫。
肝膿腫可向上穿破肝表面可形成膈下膿腫;若向胸腔穿破形成膿胸或心包積液;膿腫穿破入腹腔引起腹膜炎;少數肝膿腫穿破血管壁,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
(三)輔助檢查
1.實驗室檢查 血白細胞計數增高,中性粒細胞可高達90%以上,有核左移現象和中毒顆粒。肝功能檢查可有輕度異常。
2.影像學檢查 X線胸腹部檢查示肝臟陰影增大,右膈肌抬高和活動受限。B超能明確其部位和大小。必要時CT、MRI檢查。
(四)治療原則
處理原則是早診斷,早治療,包括原發病的處理,避免并發癥。
1.非手術治療 使用有效、足量的抗菌藥物,積極的支持治療,增強機體抵抗力。
單個較大的膿腫可在B型超聲引導下穿刺抽膿,或經穿刺置管、持續沖洗引流,并注入抗生素治療。
2.手術治療 對較大膿腫有穿破可能,或已穿入胸腹腔,或慢性膿腫者需手術切開引流,必要時行肝葉切除術。
(五)護理措施
1.病情觀察 加強對生命體征和腹部體征的觀察。肝膿腫若繼發膿毒血癥、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者或出現中毒性休克征象時,可危及生命,應立即搶救。
2.營養支持 提供腸內、外營養支持。
3.高熱和疼痛的護理。
4.引流管護理 護理時應妥善固定引流管、病人半臥位、每天更換引流瓶、嚴格遵守無菌原則,每天用生理鹽水多次或持續沖洗膿腔,觀察和記錄膿腔引流液的性質和量。當膿腔引流液少于10ml時,可拔除引流管,改為凡士林紗條引流,適時換藥,直至膿腔閉合。
二、阿米巴性肝膿腫
(一)病因病理
阿米巴性肝膿腫是腸道阿米巴感染的并發癥,阿米巴滋養體經腸壁潰瘍破損處的門靜脈侵入肝臟。大多為單發性的大膿腫,好發于肝右葉,尤以右肝頂部多見。
(二)臨床表現
臨床上表現為發熱、肝區疼痛和肝大,應與細菌性肝膿腫鑒別見下表。
細菌性肝膿腫與阿米巴性肝膿腫的鑒別
|
細菌性肝膿腫
|
阿米巴性肝膿腫
|
病史
|
繼發于膽道感染或其他化膿性疾病
|
繼發于阿米巴痢疾
|
癥狀
|
病情急驟嚴重,全身膿毒血癥癥狀明顯,有寒戰、高熱,多為弛張熱
|
起病較緩慢,病程較長,可有高熱,或不規則發熱、盜汗,癥狀較輕
|
血液化驗
|
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可明顯增加血液細菌培養可呈陽性
|
白細胞計數可增加,如無繼發細菌感染,血液細菌培養陰性,血清學阿米巴抗體檢測陽性
|
糞便檢查
|
無特殊發現
|
部分病人可找到阿米巴滋養體
|
膿液
|
多為黃白色膿液,涂片和培養可發現細菌
|
大多為棕褐色膿液,無臭味,鏡檢有時可找到阿米巴滋養體。若無混合感染,涂片和培養無細菌
|
診斷性治療
|
抗生素治療有效
|
抗阿米巴藥物治療有好轉
|
膿腫
|
較小,常為多發性
|
較大多為單發,多見于肝右葉
|
1.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包括應用抗阿米巴藥物(甲硝唑、氯喹等),治療期間應嚴密觀察藥物的副作用。因吐根堿毒性大,可引起心肌損害、血壓下降、心律失常等,目前基本不再采用。加強支持治療,糾正貧血及維護肝功能。
2.手術治療
(1)經皮肝穿刺置管閉式引流術:病情重、膿腔較大者,在抗阿米巴治療同時,可在B型超聲引導下多次穿刺抽膿或留置導管作閉式引流。
(2)手術切開引流:適用于:①經抗阿米巴藥物治療及穿刺抽膿,而膿腔未縮小或高熱不退者;②巨大膿腫(直徑大于10cm)或膿腫位置表淺者:③膿腫合并細菌感染;④膿腫已穿破胸、腹腔或鄰近臟器;⑤膿腫位于肝臟左外葉,有穿破心包的危險;或誤傷腹腔臟器的危險。為防止繼發二重感染,阿米巴肝膿腫手術引流后采用閉式引流。護理措施參照細菌性肝膿腫。
例題
1.與原發性肝癌致病無關的是( )。
A.病毒性肝炎
B.肝硬化
C.黃曲霉菌
D.亞硝胺類致癌物
E.熱食熱飲
『正確答案』E
A.肝區疼痛
B.右肩背部牽涉痛
C.腹脹、食欲減退
D.乏力
E.消瘦
『正確答案』A
A.B超
B.CT
C.MRI
D.AFP
E.CEA
『正確答案』D
A.起病較緩慢,病程較長
B.大多為棕褐色膿液,無臭味
C.寒戰、高熱,多為弛張熱
D.較大,多為單發
E.多見于肝右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