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學輔導資料:牙的構成與解剖學簡述
牙teeth是人體最堅硬的結構,嵌于上、下頜骨的牙槽內。呈弓狀排列成上牙弓和下牙弓。牙具有機械加工(咬切、撕裂、磨碎)食物和輔助發音的作用。
每個牙均可分為三部分,露出于口腔內的叫牙冠,嵌于牙槽內的叫牙根,介于兩者之間狹細的部分叫牙頸。牙主要由牙質構成。在牙冠,牙質外面還另有光亮堅硬的釉質,牙根的表面覆有粘合質。牙內部的空腔叫牙腔或髓腔,牙根的內部特別叫做牙根管,牙根管末端的小孔叫牙根尖孔。牙的神經、血管通過牙根尖孔和牙根管至牙腔,與結締組織共同組成牙髓,當牙髓發炎時常引起劇烈疼痛。
牙周組織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齦三部分。牙周膜是介于牙和牙槽骨之間的致密結締組織,藉之將牙和牙槽骨緊密結合,固定牙根,并能緩解咀嚼時的壓力。牙槽骨是牙根周圍牙槽突的骨質。牙齦是緊貼牙槽骨外面的口腔粘膜,富含血管,其游離緣附于牙頸。
人類的牙由于雜食而具有不同的形態特點。切牙的牙冠呈扁平鑿子形;尖牙的牙冠呈錐形;前磨牙的牙冠呈立方形,咬合面上有2-3個結節,以上各牙均各有一個牙根;磨牙的牙冠大,也為立方形,咬合面上有4-5個結節,下頜磨牙有兩個或三個牙根,上頜磨牙有三個牙根。
人的一生中先后有兩組牙萌生,第一次發生的叫乳牙,一般自生后6個月開始萌生,3歲初出齊,6-7歲開始脫落;第2次發生的叫恒牙,6-7歲起開始長出第一磨牙,13-14歲出齊并替換乳牙,只有第三磨牙一般在17-25歲或更晚些長出叫做智牙,也有終生不萌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