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大黃15克,當歸9克,干姜9克,附子6克,人參6克,芒硝6克,甘草6克。
「主治」
脾陽不足。冷積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溫,脈沉弦。(陽虛寒積證。腹痛便秘,臍下絞結,繞臍不止,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本方常用于急性單純性腸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屬中陽虛寒,冷積內阻者。)
「正文」
功用:溫補脾陽,攻下冷積。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服,一日三次。臨熟下大黃(現代用法:大黃后下,水煎服)。
禁忌:斟酌。
各地 動態 |
全國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貴州 | 黑龍江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河南 | 山東 | 湖南 | 湖北 | 廣東 | 海南 | 四川 | 云南 | 內蒙古 | 廣西 | 陜西 | 甘肅 | 寧夏 | 青海 | 西藏 | 新疆 |
「組成」
大黃15克,當歸9克,干姜9克,附子6克,人參6克,芒硝6克,甘草6克。
「主治」
脾陽不足。冷積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溫,脈沉弦。(陽虛寒積證。腹痛便秘,臍下絞結,繞臍不止,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本方常用于急性單純性腸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屬中陽虛寒,冷積內阻者。)
「正文」
功用:溫補脾陽,攻下冷積。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服,一日三次。臨熟下大黃(現代用法:大黃后下,水煎服)。
禁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