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理論提出,所有的行為都是溝通,溝通是人類互動中的信息部分。個人通過溝通形成人際間,乃至社會的復雜超系統。有效的溝通是實現優質護理的前提,通過溝通,人與人之間可以相互影響,除了要注重護—患之間的溝通外,還應全面考慮護—護、護—醫、護士—家屬等之間的溝通。
要使溝通有效,達到交流的目的,應注意以下五點:
①全神貫注:在交流時護士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對方,讓病人感到親切和信任,同時要注意病人的環境、體位,有無身、心的不適等,護士最好也坐下,目光平視,并注意觀察病人的反應。
②談話要適度:一次不可同時提出幾項問題,否則,接受者無法抓住重點來答復,在交談中要有間隙,不宜過急,讓病人有時間思索及理解。
③注意傾聽:交談時必須聽清病人在談什么,作為護士,如何在提問或回答雙方交流的關系如何?如病人對某問題有顧慮,有時因太累不愿再談,則護士可中止或將話題轉為其他。
④注意收集反饋:無論是語言的或非語言的信息均要注意收集,一般非語言信息更為真實,護士在溝通過程中也要用語言信息如“是”或非語言信息如點頭以表示接受。
⑤對病人同情而體貼:護士要能體貼病人的痛苦與需要,在交流中分享病人的感情。要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談話聲調要溫和,詞句要清楚,內容簡明扼要,讓病人容易接受,并愿把心中的話講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