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病情觀察
重要知識點:
1.護理人員應具備的條件
2.病情觀察的方法
3.病情觀察的內容
第一節 概述
一、病情觀察的意義
病情觀察,即醫務人員在工作中運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覺器官及輔助工具來獲得病人信息的過程。
二、護理人員應具備的條件
在病情觀察中要求醫務人員做到:既有重點,又要全面;既要細致,又要準確及時;要求護理人員具有去偽存真、詳加分析、反復印證的能力,排除干擾,獲取正確結果;同時認真記錄觀察的內容。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具備廣博的醫學知識,嚴謹的工作作風,一絲不茍、高度的責任心及訓練有素的觀察能力,做到“五勤”,即勤巡視、勤觀察、勤詢問、勤思考、勤記錄。通過有目的、有計劃認真仔細的觀察,及時、準確地掌握和預見病情變化,為危重病人的搶救贏得時間。
三、病情觀察的方法
(一)直接觀察法
護理人員運用各種感覺器官,全面準確收集病人資料。
1.視診 是最基本的檢查方法。視診可以觀察病人全身的狀態,如年齡、性別、營養狀況等;從病人入院至出院,通過連續或間斷地觀察,可以了解病人的意識狀態、面部表情、姿勢體位、肢體活動情況,皮膚、呼吸、循環狀況,分泌物、排泄物的性狀、數量,以及病人與疾病相關的癥狀、體征等一系列情況,并隨時注意觀察病人的反應及病情變化,以便及時調整觀察的重點。
2.聽診 利用耳或借助聽診器分辨由病人身體不同部位發出的聲音及所代表的不同含義。如通過耳可聽到咳嗽,可以通過咳嗽的不同聲音、音調,發生持續的時間,劇烈的程度以及聲音的改變來分析病人疾病的狀態。借助聽診器可以聽到病人心音、心率、呼吸音、腸鳴音等。
3.觸診 通過手的感覺來感知病人身體某部位有無異常的檢查方法。利用觸覺來了解所觸及體表的溫度、濕度、彈性、光滑度、柔軟度及臟器的外形、大小、軟硬度、移動度等。
4.叩診 通過手指叩擊或手掌拍擊被檢查部位體表,使之震動而產生音響,根據所感到的震動和所聽到的音響特點來了解被檢查部位臟器的大小、形狀、位置及密度,如確定肺下界、心界大小、有無腹水及腹水的量等。
5.嗅診 利用嗅覺來辨別病人的各種氣味及與其健康狀況的關系。病人的氣味可以來自皮膚、黏膜、呼吸道、胃腸道以及分泌物、嘔吐物、排泄物等。
(二)間接觀察法
通過與醫生、家屬親友的交流、床邊和書面交接班、閱讀病歷、檢驗報告、會診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獲取有關病情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