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 為木通科落葉或半常綠纏繞藤本植物木通、三葉木通、白術通的果實。
【藥材形態】 呈卵狀圓柱形,稍彎曲,長3-8cm直徑2.5-3.5cm,頂端圓鈍,基部具果柄痕;表面淺黃棕色至土棕色,皺縮;成熟者皺紋粗大而疏;未成熟者皺紋細小而密。果皮厚,革質或微角質;種子多數,包被在絮狀果瓤內,形狀不規則,呈圓形、長圓形、或卵形,略扁平,外表紅棕色或棕黑色,有光澤,皺紋細密,果肉氣微香,味澀而淡。搗碎或切片入藥。
【性味歸經】 苦,平。歸肝、胃經。
【功效作用】
1.疏肝理氣,散結止痛:主治肝郁氣滯、肝胃不和之胸脅脘腹脹痛及疝氣作痛。也可用治瘰疬痰核。近年臨床還用治乳腺癌以及消化道腫瘤。
2.利尿:適用于石淋,小便不利等證。
3.疏肝和胃,活血止痛。主治肝胃不和,胃熱食呆,腰痛脅痛,痛經等疾病。
【中藥用法】 6~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