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科目】:胡豆豆科
【植物形態】:二年生草本.莖直立, 略具棱, 少分枝, 灰褐色, 禿凈, 高達1米.葉互生, 偶數羽狀復葉, 頂端常有不發達的卷須, 小葉2~6片, 橢圓形或卵形至長橢圓形, 長3.5~8cm(厘米), 寬2.3~4cm(厘米), 基部楔形, 先端鈍而有小銳尖, 全緣, 青綠色, 兩面光滑無毛, 托葉半箭狀.花蝶形, 白色帶紫斑, 腋生總狀花序, 萼鐘形5裂, 花瓣5片, 雄蕊10枚, 兩體, 子房上位, 1室, 莢果肥厚.
【生態分布】:我國南北各地廣栽植.
【藥用部分】:花、葉、種子及莢果藥用, 2~3月采花, 葉、種子4~5月采收.【作用功效】:豆性味甘、微辛、平, 無毒.快胃和臟腑, 健脾, 止血, 利尿.苗性味苦、溫, 無毒; 治酒醉不醒.豆莢殼及葉為止血劑.花性味澀、平, 無毒; 能降血壓, 治白帶及勞傷吐血.紅胡豆治吐血; 白胡豆亦能入藥, 用者不多.一日量:葉1~2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