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護理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腮腺腫大、疼痛為特征,多伴發熱和咀嚼受限,可累及其他腺體和器官。
一、病因、發病機制及流行病學
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宿主,存在于病人唾液、血液、尿及腦脊液中。病毒經口、鼻侵入人體后,在局部黏膜上皮細胞中增殖,引起局部炎癥和免疫反應,然后入血產生病毒血癥,進而擴散到腮腺和全身各器官,由于病毒對腺體組織和神經組織具有高度親和性,可使多種腺體如腮腺、頜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發生炎癥改變。臨床呈現不同器官相繼出現病變的癥狀。因此腮腺炎是一種系統的、多器官受累的疾病。全年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為主。在兒童機構容易造成流行。感染后可獲持久免疫。病人和隱性感染者為本病傳染源。自腮腺腫大前1天至消腫后3天均具傳染性。病毒主要通過飛沫、直接接觸傳播,亦可經唾液污染的食具、玩具等途徑傳播。好發于5~15歲的兒童及青少年,無免疫力的成人亦可發病。
二、臨床表現
1.典型病例以腮腺炎為主要表現。潛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前驅期很短,可有低熱、頭痛、乏力、納差等。腮腺腫大常是疾病的首發體征。通常先起于一側,2~3天內波及對側,也有雙側同時腫大或始終限于一側者。腫大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發展,邊緣不清,表面發熱但不紅,有疼痛及觸痛,張口、咀嚼特別是食酸性食物時脹痛加劇。腮腺管口紅腫,但無分泌物。腮腺腫大3~5天達高峰,一周左右逐漸消退。嚴重者頜下腺、舌下腺、頸淋巴結可同時受累。
2.腮腺炎病毒常侵入神經系統、其他腺體或器官而產生下列癥狀:
。1)腦膜腦炎:常在腮腺腫大前、后或同時發生,表現為發熱、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等癥狀。腦脊液呈無菌性腦膜炎樣改變。大多預后良好,重者可留有后遺癥或死亡。
。2)睪丸炎:是男孩最常見的并發癥,多為單側受累,睪丸腫脹疼痛,約半數病例可發生萎縮,雙側萎縮者可導致不育癥。
。3)急性胰腺炎:較少見。常發生于腮腺腫脹數日后,表現為上腹疼痛,有壓痛,伴發熱、寒戰、嘔吐等。
。4)其他:可有心肌炎、腎炎等。
三、輔助檢查
1.血常規 白細胞總數正;蛏缘,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2.血清、尿淀粉酶 發病早期增高,第2周左右恢復正常。
3.血清抗體檢測 血清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提示近期感染。
4.病毒分離 病人的唾液、尿液、腦脊液、血中可分離出病毒。
四、治療原則
本病是自限性疾病,無特殊療法,主要是對癥和支持治療。可采用中醫中藥內外兼治。
五、護理問題
1.疼痛 與腮腺非化膿性炎癥有關
2.體溫過高 與病毒感染有關
3.潛在并發癥 腦膜腦炎、睪丸炎、胰腺炎等
六、護理措施
1.減輕疼痛
(1)局部冷敷可減輕炎癥充血和疼痛。可用茶水或食醋調中藥如意金黃散外敷患處,藥物應保持濕潤,以發揮藥效并防止干裂引起疼痛。
。2)保持口腔清潔.鼓勵患兒多飲水、勤漱口,防止繼發感染。
。3)給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或軟食。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以免引起唾液分泌增多,腫痛加劇。
2.控制體溫 高熱者給予物理或藥物降溫。
3.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注意患兒有無腦膜腦炎、睪丸炎、急性胰腺炎等臨床征象,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并采取相應護理措施。
4.睪丸炎可用丁字帶托起陰囊消腫或局部間歇冷敷以減輕疼痛。
七、健康教育
向家長講解腮腺炎的護理和隔離知識,指導家長做好隔離、用藥、飲食、退熱等護理,學會觀察病情。無并發癥的患兒一般在家中隔離治療,采取呼吸道隔離,隔離至腮腺腫大完全消退后3天為止。對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應進行消毒。流行期間應加強幼兒園與學校的晨檢,及時發現并隔離患兒。易感兒接種麻疹、風疹、腮腺炎三聯疫苗,能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有接觸史的易感兒應觀察3周。
同步練習題
1.患兒男,7歲,診斷為流行性腮腺炎,護士健康指導不正確的是
A.鼓勵患兒多飲水
B.睪丸腫痛時可用丁字帶
C.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
D.為自限性疾病,無特殊療法
E.如合并腦膜腦炎,應長期口服激素
『正確答案』E
(2~3題共用題干)
患兒男,6歲。發熱伴右耳下疼痛3天,腹痛半天,入院,查體:體溫
1.護士考慮該患兒可能是腮腺炎并發
A.腦膜炎
B.胰腺炎
C.睪丸炎
D.卵巢炎
E.胃腸炎
『正確答案』B
2.為進一步診斷應立即協助醫生做的檢查是
A.尿常規
B.血常規
C.血、尿淀粉酶
D.大便常規
E.腦脊液
『正確答案』C
3.應告訴家長本病應隔離至
A.體溫恢復正常
B.腮腫完全消退
C.腮腫完全消退,再觀察3天
D.腮腫完全消退,再觀察7天
E.發病后21天
『正確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