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排尿異常病人的護理
。ㄒ唬┠蜾罅舨∪说淖o理
1.心理護理及健康指導。
2.提供隱蔽的排尿環境。
3.調整排尿的體位和姿勢 酌情協助臥床病人取適當體位,如扶臥床病人略抬高上身或坐起時鼓勵病人身體前傾,以手加壓腹部以增加腹內壓。盡可能使病人以習慣姿勢排尿。對需要絕對臥床休息或某些手術病人,應事先有計劃的訓練床上排尿,以免因不適應排尿姿勢的改變而導致尿潴留。
4.誘導排尿 利用某些條件反射誘導排尿,如:聽細細的流水聲;用溫水沖洗會陰或溫水坐浴;讓病人雙手浸在溫水中;采取用針刺中極、曲骨、三陰交穴或艾灸關元、中極穴等方法,刺激排尿。
5.熱敷、按摩 熱敷下腹部及用手按摩下腹部,可放松肌肉,促進排尿。切記不可強力按壓,以防膀胱破裂。
6.藥物治療 病人出現尿潴留,必要時根據醫囑肌內注射氯化甲酰膽堿等藥物。
7.經上述處理仍不能解除尿潴留時,可采用導尿術。
。ǘ┠蚴Ы∪说淖o理
1.心理支持 醫護人員應尊重理解病人,給予安慰、開導和鼓勵,幫助樹立排尿能夠恢復自行控制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2.減輕誘因 如壓力性尿失禁,應當積極預防和治療咳嗽等,盡量避免打噴嚏、大笑等腹肌收縮,腹內壓升高的動作。
3.皮膚護理 對尿失禁病人可經常用溫水清洗會陰部皮膚。勤換衣褲、床單、中單、尿墊等以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減少尿液對局部皮膚的刺激及異味。根據皮膚情況,定時按摩受壓部位,防止壓瘡的發生。
4.體外引流 必要時應用接尿裝置體外引流尿液。
5.重建正常的排尿功能
。1)攝入適當的液體:如病情允許,指導病人每日白天攝入液體2000~3000ml。多飲水可以增加對膀胱的刺激,促進排尿反射的恢復,還可預防泌尿系統感染。入睡前限制飲水,減少夜間尿量,以免影響病人休息。
。2)訓練規律的排尿習慣:向病人及家屬說明訓練的目的、方法和所需的時間以取得病人和家屬的配合。安排排尿時間表,定時使用便器。初始時白天每隔1~2小時使用便器一次,夜間每隔4小時使用便器一次。以后間隔時間逐漸延長,以促使排尿功能的恢復。使用便器時,用手按壓膀胱,協助排尿,注意用力要適度。
。3)肌肉力量的鍛煉:指導病人進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鍛煉,以增強控制排尿的能力。方法:病人取站立位、坐位或臥位,試做排尿或排便動作,先慢慢收緊盆底肌肉,再緩緩放松,每次10秒左右,連續10遍,每日進行數次。以不覺疲乏為宜。病情許可時,可做抬腿動作或下床走動,增強腹部肌肉的力量。
6.導尿術 對長期尿失禁的病人,可行留置導尿管術,既可避免尿液浸漬皮膚,發生皮膚破潰。又可定時排放尿液鍛煉膀胱壁肌肉張力。
習題:
對尿失禁病人的護理中哪項是錯誤的:
A.指導病人行盆底肌肉鍛煉
B.可采用接尿器或尿壺接尿
C.對長期尿失禁病人可給予留置導尿管
D.注意皮膚護理
E.囑病人少飲水,以減少尿量
『正確答案』E
尿失禁病人白天攝入液體量應為:
A.500ml~1000ml
B.1000ml~1500ml
C.1500ml~2000ml
D.2000ml~3000ml
E.3000ml~4000ml
『正確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