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 炎
|
目的要求 : 一、了解肺炎是呼吸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 二、熟悉社區獲得性肺炎和醫院獲得性肺炎的常見病原體; 三、掌握社區獲得性肺炎、醫院獲得性肺炎、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和抗菌藥物的選擇; 四、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及臨床表現; 五、了解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支原體肺炎、病毒性肺炎和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特征、診斷要點及治療藥物的選擇。 講課時數 : 2 學時 教學內容 : 肺炎概述 概述:闡述肺炎的定義和流行病學。 肺炎球菌肺炎 病因和發病機理: 講述肺炎球菌的生物特性、分型和致病性。病理和病理生理: 肺炎球菌不損害肺泡結構,引起肺泡內的漿液和細胞浸潤的實變,病理改變有充血期、紅色肝變期、灰色肝變期和消散期。消散后肺泡結構完全恢復正常,病變引起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導致缺氧。 臨床表現: 一、典型的臨床表現。 二、嚴重中毒癥狀,包括捎化道癥狀以及末梢循環衰竭的癥狀。 體征:典型實變不多見。 實驗室檢查和 X 線表現: 并發癥:早期診斷,及時有效的治療,并發癥已不多見。主要有感染性休克、心肌炎、急性胸膜炎、膿胸、腦膜炎和關節炎。 診斷:癥狀,體征,血白細胞增多,痰(和血) 細菌培養和 X 線檢查等作出診斷。 治療: ( 一 ) 抗菌藥物的治療:對肺炎球菌肺炎,青霉素 G 為首選;對青霉素過敏者和耐青霉素感染株感染者可用喹諾酮類、 第二代或第三代頭孢菌素,必要時萬古霉素。 ( 二 ) 支持療法。 ( 三 ) 并發癥的處理。 葡萄球菌肺炎 說明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細菌特性,發病原理,病理特點,臨床癥狀,診斷和治療。該內容自學。肺炎支原體肺炎 說明肺炎支原體肺炎占非細菌性肺炎的 1/3 以上,或占各種原因引起的肺炎10%,是肺炎的常見病原體。簡介支原體的生物特性和肺炎支原體的致病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診斷和治療。教學方法: 1.理論課采用多媒體教學,結合典型實例,典型病理圖片和X線胸片講授。 2.實習課結合典型病例進行示教及討論。 肺 膿 腫 目的要求:一、掌握肺膿腫的診斷、治療原則和方法。 二、熟悉肺膿腫的病因,發病原理和鑒別診斷。 三、了解外科治療的適應癥。 講課時數:本內容自學。 教學內容: 概述:概念,說明化膿性肺炎中心壞死、液化,排空形成膿腫。 病因和發病原理:多為幾種細菌混合感染或純屬厭氧菌感染所致,厭氧菌感染的重要性。闡述感染途徑及口腔感染,手術、昏迷等發病誘因。 病理:病理變化及其演變,好發部位。 臨床表現:癥狀,肺實變體征,空洞體征,杵狀指。 并發癥:咯血、膿胸等。 實驗室檢查:痰特點,細菌培養,血象、X線檢查的特點,纖支鏡檢查。 診斷和鑒別診斷:根據病史、典型癥狀、血象及X線胸片,綜合診斷并不困難。 鑒別診斷:應與細菌性肺炎,空洞性肺結核繼發感染,支氣管肺癌合并肺膿腫,肺囊腫繼發感染等相鑒別。 治療: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霉素。強調早期、足量、療程較長的重要性,抗生素的針對性,體位引流的重要性,纖支鏡的局部治療和手術治療的適應癥。 預防:注意口腔衛生,避免誘因,加強護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