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血型不但可以分為A、B、O和AB型四種,而且根據父母的血型都可以推算出孩子的血型。但是,臺灣一名22歲妙齡女子血型卻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她的血型被發現是p型。據說,P型血是一種非常罕見血型,全球人口盛行率小于0.001%,除日本、瑞典外,其他國家和地區只有個案報告。那么P血型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血型呢?它是否繼ABO血型以后又出現的一種新血型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P血型系統是ABO型血型系統之外的另一個血型系統。一個人可以是A型,同時也可以是P型。
通常在人們的頭腦里,人的基本血型為:A型、B型、AB型和O型。日本電視劇《血疑》又讓人們知道了RH陰性。北京市血液中心的范道旺教授告訴記者,所謂血型是指存在于紅細胞上特異性同種抗原而言,后來發現紅細胞上具有的同種抗原遠較想象的復雜,而且除紅細胞外,白細胞、血小板上也都有同種抗原,這就使血型的概念有所擴大。
而實際上,它們分屬于兩種血型系統,前者是ABO型血型系統,后者是RH型血型系統。除了這兩種血型系統,還有MNSs系統、Lewis系統、Diego系統、Kell系統、Ii系統等血型系統。而P血型系統也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
不管ABO血型系統還是RH血型系統,抑或P型系統,我們都要感謝奧地利著名醫學家卡爾。蘭德斯坦納。1927年經國際會議公認,采用蘭德斯坦納原定的字母命名,即確定血型有A、B、O、AB四種類型,至此現代血型系統正式確立。在當時,以A、B、AB、O四種血型進行輸血,偶爾還會發生輸同型血后自然產生溶血現象。這對病人的生命安全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1927年,蘭德斯坦納與美國免疫學家菲利普。列文共同發現了血液中的M、N、P因子,從而比較科學、完整地解釋了某些多次輸同型血發生的溶血反應和婦產科中新生兒溶血癥問題。
由于劃分這些血型系統的基礎是不同的抗原,因此這些血型系統是可以相互交叉的,例如一個人他可以是A型血,同時是RH陽型,且又是P型。
從檢測的角度來看,P血型系統很容易檢測,一兩分鐘就可以完成。
記者注意到在有關p血型的報道中,有人用的是“P”,有人用的是“p”,這里大小寫是否通用呢?答案是否定的。
范道旺教授告訴記者,他也注意到最近媒體關于P(p)血型的報道,但這些文章沒有說清楚到底是P血型還是p血型,因為P血型作為一個系統,有P1型,P2型和p型等血型。其中P1型是很常見的,像P1型的人在人群中占到80%,p型是非常罕見的,低于千分之一。其中P1型和P2型的抗體呈陽性,而p型則沒有這種抗體。可見,“P”和“p”還真不能通用,是有關系的兩碼事。而這個臺灣女子到底是什么樣的P血型呢?是P1K、P2K還是p呢?媒體對此報道并不清楚。根據相關報道判斷,應為P血型系統的p型血。不過,從檢測的角度來看,這個似乎神秘的P血型系統并不是一個“刺頭”。據范教授介紹,P血型系統很容易檢測,跟檢測ABO血型系統一樣,很快的,一兩分鐘就可以完成。而目前檢測ABO血型,往往通過試管離心或者試紙等方法就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