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延緩藥物水解的方法
酯類、酰胺類和苷類藥物易水解,可采用以下方法延緩水解。
(1)調節pH值:調節溶液適宜的pH值,延緩藥物的水解。一般而言,溶液堿性愈強,水解愈快,如穿心蓮內酯屬二萜類化合物,在pH值為7時內酯環水解極其緩慢,在偏堿性溶液中則水解加快,當pH值接近10時,不僅內酯開環,轉變為穿心蓮酸,而且二萜雙環可能發生雙鍵移位、脫水、異構化、樹脂化等反應,抗炎解熱的療效降低。
(2)降低溫度:溫度升高,反應速度加快,因此降低溫度,可延緩藥物的水解。對熱敏感的藥物在提取、干燥和成型時均應盡量降低受熱溫度和時間。
(3)改變溶劑:在水中不穩定的藥物可采用乙醇、丙二醇和甘油等溶劑,延緩藥物的水解。
(4)制成干燥固體:在水中不穩定的藥物可制成干燥的固體制劑,如粉針劑、干顆粒壓片或粉末直接壓片等。并盡量避免與水分的接觸。
2.防止藥物氧化的方法
具有酚羥基的有效成分,易被氧化,如嗎啡、毒扁豆堿、黃芩苷等。含有不飽和碳鏈的油脂、揮發油等,在光線、氧氣、水分、金屬離子以及微生物等影響下,都能產生氧化反應。
(1)降低溫度:降低溫度,可使藥物氧化降解的速度減慢。在提取、濃縮、干燥、滅菌、貯存等過程中,應盡量降低溫度。
(2)避免光線:氧化反應可由光照引發。避光操作、避光保存均適于對光敏感的藥物。
(3)驅逐氧氣:在液體容器中通入惰性氣體(如二氧化碳或氮氣),可置換容器空間中的氧氣。對于固體制劑,可采用真空包裝。
(4)添加抗氧劑:抗氧劑分為水溶性和油溶性兩類。常用的抗氧劑有焦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亞硫酸鈉和硫代硫酸鈉。
(5)控制微量金屬離子:微量金屬離子對藥物自氧化反應有催化作用。應避免與金屬器械的接觸,或采取加入依地酸鹽等螯合劑(如依地酸二鈉)等方法,控制微量金屬離子的影響。
此外,調節適宜的pH值,也是延緩藥物氧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3.制備穩定的衍生物
在不影響藥物有效性與安全性的基礎上,將不穩定成分制成鹽類、酯類、酰胺類、高熔點衍生物或前體藥物,以提高制劑的穩定性。
4.改進制劑工藝
(1)微型包囊:揮發性藥物制成微囊后,囊材能使藥物與外界環境(氧氣、濕氣、光線等)隔離,再制成片劑、丸劑、散劑、膠囊劑等固體劑型,可防止在制備和貯存過程中的揮發損失。
(2)環糊精包合:環糊精與藥物分子形成包合物后,切斷了藥物分子與周圍環境的接觸,使藥物分子得到保護。
(3)劑型固體化:凡是在水溶液中不穩定的藥物,可考慮制成固體劑型。
(4)固體制劑包衣:中藥片劑、丸劑等固體制劑包衣可降低吸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