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 Taiwan Angelica Root
【異 名】 香白芷、川白芷。
【來 源】 為傘形科植物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根。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莖具細縱棱,中空,近花序處密生柔毛。葉互生,下部葉2-3回羽狀分裂,終裂片卵形至長卵形,頂端尖銳,基部下延,邊緣密生尖銳的重鋸齒,僅脈上有毛;葉柄長3-6cm,基部擴大成鞘;上部葉簡化成鞘。復傘形花序,總苞0-2片,鞘狀;小總苞片多數,披針形;花瓣5,黃綠色,卵狀披針形,頂端內曲;雄蕊5;子房下位。雙懸果橢圓形或近圓形,扁平,分果具5棱,側4棱成翅狀;ㄆ冢担对,果期7月。
【草藥產地】 生于濕草甸子、灌木叢、河旁沙土或石礫質土中。主產浙江、四川。
【采 收】 夏、秋季間采挖,去雜質,洗凈,拌石灰,放置一周后,取出,曬干。
【藥 材】 根呈圓錐形,長10-20cm,直徑2-2.5cm。表面灰棕色,有橫向突起的皮孔,頂端有凹陷的莖痕。質硬,斷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點。氣芳香,味辛、微苦。
【飲 片】 橢圓形及圓形切片,直徑1.5-2.5cm,厚2-3mm,形成層環,木質部略呈方形,木質部約占斷面的1/2。
【藥用價值】 含異歐前胡素(isoimperatorin)、歐前胡素(imperatorin)、佛手柑內酯(bergapte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等。
【性味歸經】 辛,溫。歸肺、胃經。
【主 治】 祛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用于頭痛、牙痛、鼻淵、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瘙癢。
【功效作用】 解表散風,通竅,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1.用于外感風寒,頭痛,鼻塞。本品辛溫,發表散風,芳香通竅,常配伍防風、羌活等藥同用,如九味羌活湯。2.用于陽明頭痛,齒痛,鼻淵,風濕痹痛。本品辛散而燥,尤以 善散陽明經風濕之邪而止頭額疼痛見長,且芳香上達,善通鼻竅。治療 陽明頭痛,眉棱骨痛,頭風痛等癥,屬外感風寒者,可單用,即都梁丸; 或與荊芥、防風、川芎等藥同用,如川芎茶調散;屬于外感風熱者, 可配伍薄荷、菊花、蔓荊子等同用。治療齒痛,屬風冷者配伍細辛;屬 風火者配伍石膏、黃連。治鼻淵頭痛、時流濁涕,每與蒼耳子、辛夷、 薄荷等同用,如蒼耳子散。風寒濕痹,腰背疼痛,常與羌活、獨活、威靈仙同用。3.帶下過多。本品善除陽明經濕邪而燥濕止帶。屬寒濕帶下,可與鹿角霜、 炮姜、白術、山藥、龍骨等藥同用,如白帶丸;屬濕熱帶下,則需配伍車前子、黃柏等同用。4.用于瘡癰腫毒。本品能消腫排膿,止痛。治療癰疽初起,紅腫熱痛,每與 銀花、當歸、穿山甲等藥配用,如仙方活命飲;與瓜蔞、貝母、蒲公英等同用,又治乳癰腫痛。此外,本品不錯用治皮膚風濕瘙癢及毒蛇咬傷!
【草藥用法】 煎服,3-10g。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 陰虛血熱者忌服。
【古代藥經】
《本經》:“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侵目淚出。”
《本草綱目》:“治鼻淵、鼻衄、齒痛、眉棱骨痛、大腸風秘……蛇傷、刀箭金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