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惡性腫瘤
卵巢惡性腫瘤的主要類型有卵巢上皮細胞癌,卵巢惡性生殖細胞腫瘤,卵巢性索間質腫瘤,卵巢轉移瘤,卵巢非特意軟組織腫瘤等。卵巢惡性腫瘤中卵巢上皮細胞癌占絕大多數約60-90%,卵巢惡性生殖細胞腫瘤占卵巢惡性腫瘤的比例為3%~5%,卵巢性索間質腫瘤占卵巢惡性腫瘤7%左右。
卵巢上皮性腫瘤是來源于卵巢上皮的一大類腫瘤,好發年齡40-70歲。
按病理類型分類:漿液性腫瘤,粘液性腫瘤,子宮內膜樣腫瘤,透明細胞腫瘤,移行細胞腫瘤,混合型上皮性腫瘤等。
根據良惡性分為:良性,交界性,惡性。以上每一種病理類型都存在良性,交界性,惡性。
一 卵巢上皮細胞癌:
卵巢上皮細胞癌是發生于卵巢上皮的惡性腫瘤,其中漿液性癌最常見,其后依次為粘液性癌,子宮內膜樣癌,透明細胞癌,移行細胞癌等。
(一) 流行病學特點:
1發病年齡:30歲以下少見,40歲以后發病率呈指數上升,60歲達到最高。
2發病狀況:發達國家卵巢上皮細胞癌發病率高于發展中國家,最高危險地區如美國、加拿大、英國等,低危險地區如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城市人群發病率高于農村,城市發病率大約比農村高20%-50%。社會經濟水平高的婦女發病率高。
3危險因素:初潮年齡早卵巢上皮細胞癌危險增加,初潮年齡〈12歲比〉于15歲危險度增加1.2-1.5。絕經年齡延遲卵巢上皮細胞癌危險增加。妊娠次數增加,發生卵巢上皮細胞癌危險性下降。持續口服避孕藥使卵巢上皮細胞癌發病明顯下降,其作用隨用藥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家族中有患卵巢上皮細胞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結腸癌者其患卵巢上皮細胞癌的危險增加。
(二)臨床表現:
卵巢上皮細胞癌早期多無自覺癥狀,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非特異性癥狀如胃腸不適,腹脹,腹部腫快,陰道不規則流血,胸悶氣短,晚期可出現消瘦、發燒、腸梗阻等一系列癥狀。檢查發現盆腔囊實性包快,單個或多個,活動或固定,腹水,胸水。
(三)分期:
Ⅰ病變局限于卵巢
Ⅰa病變局限于一側卵巢,包膜完整,表面無腫瘤,無腹水
Ⅰb病變局限于雙側卵巢,包膜完整,表面無腫瘤,無腹水
ⅠcⅠa或Ⅰb期病變,腫瘤已穿出卵巢表面;或包膜破裂;或在腹水或腹腔沖洗液中找到惡性細胞
Ⅱ病變累及一側或雙側卵巢,伴盆腔轉移
Ⅱa病變擴展或轉移至子宮或卵巢
Ⅱb病變擴展至其他盆腔組織
ⅡcⅡa或Ⅱb期病變,腫瘤已穿出卵巢表面;或包膜破裂;或在腹水或腹腔沖洗液中找到惡性細胞
Ⅲ病變累及一側或雙側卵巢,伴盆腔以外種植或腹膜后淋巴結或腹股溝淋巴結轉移,肝表面轉移屬Ⅲ期
Ⅲa病變大體局限盆腔,淋巴結陰性,腹腔腹膜面有鏡下種植
Ⅲb腹腔腹膜種植瘤〈2cm,淋巴結陰性
Ⅲc腹腔腹膜種植瘤〉2cm,或伴有腹膜后淋巴結或腹股溝淋巴結轉移
Ⅳ遠處轉移,胸水存在時需找到惡性細胞;肝轉移需累及肝實質
(四)轉移
1盆腹腔直接種植轉移:
卵巢上皮癌既使是早期就可有脫落細胞,這些游離細胞可在腹盆腔內的腹膜表面、任何臟器表面種植生長。這是卵巢上皮癌最常見的轉移途經。
2淋巴結轉移
通過淋巴引流途徑轉移到盆腔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橫膈組淋巴結,鎖骨上淋巴結。卵巢上皮癌總的淋巴結轉移率可50%-60%,淋巴結轉移率隨臨床期別的增加、病理分級的提高而升高。一般文獻報道盆腔淋巴結與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發生率近似。常有病人因腹股溝淋巴結或鎖骨上淋巴結腫大來就診,此時一定要注意檢查婦科,要考慮卵巢癌的可能性。
3血性轉移
卵巢上皮癌晚期可發生肝、肺、脾、腦轉移。但是發生率較種植轉移、淋巴結轉移低。
(五)診斷
1臨床表現:中老年婦女,胃腸不適,腹脹、腹痛,發現腹盆腔腫物,首先要考慮卵巢癌的可能。
2輔助診斷方法:
(1)血清腫物標記物:
1) 血清癌抗原CA125的檢測:卵巢上皮癌特別是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癌血清癌抗原CA125水平可明顯升高。
2) 血清癌抗原CA199的檢測:卵巢粘液性囊腺癌血清癌抗原CA199水平可升高。
3) 癌胚抗原CEA:卵巢粘液性囊腺癌癌胚抗原CEA可升高。
根據血清腫物標記物升高情況進一步確定診斷。
(2)B超、CT檢查;
B超、CT檢查可發現附件區囊實性腫物,腹盆腔轉移瘤,腹膜后腫大淋巴結,腹水等情況來分析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