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工呼吸器使用法
(一)簡易呼吸器
在未進行氣管插管建立緊急人工氣道之前,或呼吸機突然發生故障時使用。簡易呼吸器是最簡單的借助器械加壓的人工呼吸裝置,可以輔助病人自主呼吸,是急救必備的設備之一。
常用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搶救。
1.目的
(1)維持和增加機體通氣量。
(2)糾正威脅生命的低氧血癥。
2.結構簡易呼吸器由呼吸囊、呼吸活瓣、面罩、銜接管組成。
3.操作方法
(1)備齊用物,攜至床旁,核對病人,協助病人取去枕仰臥位,如有活動義齒應取下。
(2)解開束縛病人的衣領、領帶、腰帶,清除上呼吸道的分泌物、嘔吐物。
(3)操作者站在病人頭側,使病人頭盡量后仰,托起下頜,使氣道開放。
(4)將面罩緊扣病人的口鼻部,使其不漏氣。
(5)擠壓呼吸氣囊,使空氣(或氧氣)進入肺內;放松時,肺部氣體經活瓣排出;如此有規律地進行擠壓、放松,一般速率為16~20次/分,每次擠壓能進入500~1000ml氣體。
(6)操作中,應注意觀察病人,如病人有自主呼吸,人工呼吸應與之同步,即在病人吸氣時,順勢擠壓呼吸氣囊,達到一定潮氣量時,完全放松氣囊,使病人自行完成呼氣動作。
(二)人工呼吸機
人工呼吸機常用于各種病因所致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搶救,及手術麻醉期間的呼吸管理。
1.人工呼吸機的工作原理 利用機械動力建立肺泡與氣道通口的壓力差。當氣道通口的壓力超過肺泡壓,氣體流向肺內,產生吸氣動作;當釋去氣道通口的壓力時,肺泡壓高于大氣壓,肺泡氣排出體外,達到呼氣。人工呼吸機可對無呼吸的病人進行強迫通氣,對通氣障礙的病人進行輔助呼吸。
2.人工呼吸機的類型 人工呼吸機的種類繁多,不同種類和型號的人工呼吸機安裝使用方法不同,但一般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1)定壓型:此機送氣的壓力是一定的,通過壓力的預定值自動控制吸氣、呼氣運動的轉換。即呼吸機將一定壓力的氣體送入肺內,使肺泡擴張而形成吸氣;當壓力升到預定值后,送氣中斷,肺彈性回縮而形成呼氣。多有同步裝置,有無自主呼吸均可應用。但不能保證通氣量,故較少使用。
(2)定容型:此機送氣量恒定。是將預定潮氣量的氣體送入肺內,使肺泡擴張而形成吸氣;停止送氣后,利用肺的彈性回縮而形成呼氣。此機多無同步裝置,常用于無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微弱的病人。
(3)混合型:屬于電控、電動、時間轉換型,能提供多種通氣方式,以間歇正壓方式提供通氣,即在通氣時以正壓將氣體送入肺內,壓力為零時形成呼氣。潮氣量較恒定,兼有定壓和定容兩種類型的特點。
3.操作方法
(1)備齊用物,攜至床旁,核對病人,協助病人取去枕仰臥位,如有活動義齒應取下。
(2)解開束縛病人的衣領、領帶、腰帶,清除上呼吸道的分泌物、嘔吐物。
(3)根據病情選擇通氣方式,調節各預置參數,啟動機器,檢查呼吸機性能。
(4)連接呼吸機與病人氣道,方法包括面罩連接法、氣管插管連接法和氣管套管連接法三種。要求連接緊密,不漏氣。
(5)呼吸機工作后,應密切觀察呼吸機的運轉情況及病情變化,如病人兩側胸壁運動是否對稱、呼吸音是否一致,機器與病人的呼吸是否同步等。
(6)根據病情需要不斷調整各參數(表1-7)。
表1-7 呼吸機主要參數的調節
項目 |
數值 |
呼吸頻率(R) |
10~16次/分 |
每分鐘通氣量(VE) |
8~ |
潮氣量(Vr) |
10~15ml/kg(600~800ml) |
吸/呼時間比(1/E) |
1:1.5~1:3.0 |
呼氣壓力(EPAP) |
0.147~1.96kPa(一般<2.94kPa) |
呼氣末正壓(PEEP) |
0.49~O.98kPa(漸增) |
供氧濃度 |
30%~40%(一般<60%) |
(7)記錄病人的反應、呼吸機的參數、時間、效果等。
(8)當病人病情好轉,符合呼吸機撤離的指征時,可逐步撤離呼吸機,一般使用時間越長,撤離呼吸機的過程也越長。
4.注意事項
(1)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尿量、意識狀態、原發病情況、心肺功能、是否有自主呼吸及呼吸機是否與之同步等,了解通氣量是否合適。①通氣量合適:吸氣時能看到胸廓起伏,肺部呼吸音清晰,生命體征較平穩;②通氣量不足:因二氧化碳潴留,病人皮膚潮紅、多汗、煩躁、血壓升高、脈搏加快、表淺靜脈充盈消失;③通氣過度:病人出現昏迷、抽搐等堿中毒的癥狀。
(2)觀察呼吸機工作情況:檢查呼吸機各管路連接是否緊密,有無脫落,有無漏氣,各參數是否符合病人需要。
(3)保持呼吸道通暢:充分濕化吸入的氣體,防止呼吸道干燥、分泌物黏稠堵塞;鼓勵病人咳嗽、深呼吸,協助危重病人及時翻身、拍背,促進痰液的排出;必要時吸痰。
(4)定期監測病人血氣分析及電解質的變化。
(5)預防和控制感染:每日更換呼吸機各管道,更換螺紋管、呼吸機接口、霧化器等,并用消毒液浸泡消毒;病室空氣用紫外線照射1~2次/天,15~30分鐘/次;病室的地面、病床、床旁桌等,用消毒液擦拭,2次/天。
(6)作好生活護理:病人生活不能自理,護士應幫助病人作好口腔護理、皮膚護理、眼睛護理,保證安全,加強營養及水分的攝入,必要時采用鼻飼或靜脈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