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產褥期婦女的護理
重點和考點
◇產褥期婦女生殖系統變化
◇產褥期婦女乳房變化
◇產褥期婦女的臨床表現
◇產褥期婦女生殖器官的觀察與護理
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從胎盤娩出至恢復或接近正常未孕狀態所需的時間,稱為產褥期,一般規定為6周。
例題:
產褥期是指產婦:
A.從胎兒娩出到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或接近正常未孕狀態所需的一段時間
B.從胎盤娩出到生殖器官恢復或接近正常未孕狀態所需的一段時間
C.從第二產程到生殖器官恢復或接近正常未孕狀態所需的一段時間
D.從胎盤娩出到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或接近正常未孕狀態所需的一段時間
E.從胎兒娩出到生殖器官完全恢復正常
『正確答案』D
一、產褥期母體變化
(一)產褥期婦女的生理調適
1.生殖系統的變化
(1)子宮:
①子宮體肌纖維縮復:胎盤娩出后,隨著肌纖維不斷縮復,子宮體積逐漸縮小,于產后10日左右子宮降至骨盆腔內。產后6周,子宮恢復到正常非孕期大小。
②子宮內膜再生:整個子宮的新生內膜緩慢修復。約于產后第3周,除胎盤附著處外,子宮腔表面均由新生的內膜修復。胎盤附著處全部修復需至產后6周時。③子宮頸:于產后1周宮頸內口關閉,產后4周時子宮頸完全恢復至正常狀態。
初產婦的子宮頸外口由產前的圓形(未產型),變為產后的“一”字型橫裂(已產型)。
(3)盆底組織 產褥期如能堅持產后運動,盆底肌肉可恢復至接近孕前狀態。
例題:
下列對產褥期婦女的描述,正確的是
A.于產后4周,除胎盤附著處外,宮腔表面均由新生的內膜修復
B.于產后10d ,腹部檢查捫不到宮底
C.于產后2周宮頸完全恢復至正常狀態
D.宮體恢復到未孕大小需4周
E.宮頸外口于產后3d 恢復到未孕狀態
『正確答案』B
2.內分泌系統:不哺乳產婦與產后6-10周恢復月經。哺乳產婦月經復潮延遲,平均在產后4~6月恢復排卵。
3.乳房:乳房的主要變化是泌乳。
◇初乳:產后7日內所分泌的乳汁,稱為初乳。初乳中含有較多蛋白質,較少的脂肪和乳糖,極易消化,是新生兒早期理想的天然食物。
◇過渡乳:產后7~14日分泌的乳汁為過渡乳汁。含蛋白質量逐漸減少,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漸增多。
◇成熟乳:產后14日以后所分泌的乳汁為成熟乳汁,呈白色。初乳和成熟乳中,均含有大量免疫抗體。
例題:
初乳是指產后幾日內的乳汁
A.3 天
B.4 天
C.7 天
D.10 天
E.14 天
『正確答案』C
4.血液循環系統的變化: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于產后2~3周恢復至未孕狀態。
5.消化系統:產后胃腸肌張力及蠕動力減弱,故易發生便秘。
6.泌尿系統:妊娠期體內儲留的水分子產后迅速排出,故產后最初數日尿量增多。在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致使黏膜水腫充血及肌張力降低,以及會陰傷口疼痛,不習慣臥床排尿等原因,容易發生尿潴留。
(二)產褥期婦女的心理調適
產褥期婦女的心理調適經歷三個時期:
1.依賴期:產后1~3d。在這一時期,產婦的很多需要是通過別人來滿足,丈夫和家人的關心幫助,醫務人員的關心指導都是極為重要的。
2.依賴-獨立期:產后3~14d。這一期表現出較為獨立的行為,改變依賴期中接受特別照顧和關心的狀態。但這一時期也容易產生壓抑,及時護理和指導幫助能糾正這種壓抑。
3.獨立期:產后2周至1個月。在這一時期,新家庭形成并運作。
二、產褥期婦女的護理
(一)臨床表現:
1.體溫、脈搏、呼吸、血壓:
■體溫:產后體溫多數在正常范圍,產后24小時內略升,但不超過
■脈搏:在正常范圍內,略緩慢,約60~70次/分,與子宮胎盤循環停止及臥床休息有關,一般產后1周可恢復正常。
■呼吸:深而慢,約14~16次/分。由于產后腹壓降低,膈肌下降,由妊娠期的胸式呼吸變為胸腹式呼吸。
■血壓:一般無變化,但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產婦產后血壓有明顯的下降。
例題:
有關正常產褥的描述,正確的是產后
A.脈搏加快
B.呼吸深慢,以胸式呼吸為主
C.血壓變化大
D.宮底每日下降1~2cm
E.24h內體溫升高,可達38℃
『正確答案』D
2.子宮復舊:產后第1日子宮底平臍。以后每日下降1
例題:
A.產后一日宮底在臍上二橫指
B.產后一日宮底在臍上一橫指
C.產后一日宮底臍平
D.產后一日宮底在臍下一橫指
E.產后一日宮底在臍下二橫指
『正確答案』C
3.惡露:產后隨子宮蛻膜(特別是胎盤附著處蛻膜)的脫落,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組織及宮頸黏液經陰道排出,稱為惡露。惡露可分為:
◇①血性惡露:色鮮紅,含大量血液和少量胎膜及壞死蛻膜組織,可持續3-4天;
◇②漿液性惡露:色淡紅似漿液,含有少量血液,較多的壞死蛻膜組織、宮頸黏液及細菌等,可持續10天左右;
◇③白色惡露:黏稠色較白,含大量白細胞、壞死蛻膜組織、表皮細胞及細菌等,可持續3周。
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無臭味,持續4~6周。總量250-500ml。
例題:
下列關于惡露的描述,正確的是
A.正常惡露含有血液及細菌,并有血腥味和臭味
B.正常惡露總量為600ml
C.血性惡露持續7d 逐漸轉為漿液惡露
D.產后子宮蛻膜脫落,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經陰道排出為惡露
E.正常惡露持續4~8 周
『正確答案』D
4.產后宮縮痛:在產褥早期因宮縮引起下腹部陣發性劇烈疼痛,稱為產后宮縮痛。持續2~3天后自然消失。多見于經產婦。
(三)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
(1)環境:室溫22~24℃,濕度55%~60%。
(2)生命體征的觀察。
(3)休息與活動:產后24小時鼓勵產婦下床活動。早期下床活動有利于子宮復舊、惡露的引流、大小便通暢。
(4)營養:指導產婦加強營養,以足夠蛋白質、維生素、熱量食品為主,品種多樣化,多食有催乳作用的湯類,
2.生殖器官的觀察與護理:
(1)會陰護理:用消毒液擦洗會陰或行會陰沖洗2次/日。每次護理時更換消毒會陰墊。會陰傷口水腫,應以50%硫酸鎂濕敷,出現硬塊、紅腫、波動感,傷口裂開應及時通知醫生。如有側切傷口。采取健側臥位,勤換會陰墊。會陰傷口一般于產后3~5天拆線。切口感染或愈合不佳,可在產后7~10天后行坐浴。
(2)尿潴留和便秘的處理:
產后4-6h應鼓勵、幫助產婦排尿,如使用便盆排尿或躺著排尿有困難,可幫助產婦坐起排尿,或扶她去鄰近的盟洗室排尿,讓其聽流水聲,如上述方法均無效,應遵醫囑導尿。
對于便秘者,應勸產婦多食蔬菜、水果,盡早下床活動,同時遵醫囑給予果導、酚酞等輕瀉劑。
3.乳房護理:
產婦因各種原因不能哺乳時,應及時退奶。分娩第2天肌注己烯雌酚4mg,每日2次,共3天,已泌乳者可外敷皮硝或用生麥芽60~90g水煎當茶飲。
4.產褥期保健操:產后運動可促進子宮復舊,并且使骨盆底恢復其支托生殖器官和泌尿器官的功能,產后第2天開始可進行產后鍛煉。
5.性生活指導:性生活一般應待產后(分娩后6周)檢查完畢,惡露干凈、生殖器官已復原情況下恢復。一般正常分娩者產后3個月,剖宮產者產后6個月可放宮內節育器,但應與醫生討論具體的放置時間。
例題:
對產婦的出院指導正確的是
A.產后64天復查
B.堅持母乳喂養42天
C.哺乳期間無需避孕
D.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持續1周左右
E.性生活在產后4周恢復
『正確答案』D
例題:
女,30歲,于23:00 順利分娩一女嬰,至次晨7:00未排尿,主訴下腹脹難忍,查體發現膀胱高度膨脹。對該產婦的護理,不妥的是
A.立即施行導尿術
B.協助其坐起排尿
C.用溫水沖會陰
D.用手輕輕按摩下腹部
E.讓其聽流水聲
『正確答案』A
6.產后復查: 分娩后6周進行產后復查。
三、母乳喂養
(一)母乳喂養的優點
(1)母乳所含的各種營養物質最適合嬰兒的消化吸收,生物利用率高。
(2)母乳中含有豐富的抗感染物質,如大量的IGA溶菌酶、補體、抗葡萄球菌因子等,因此能保護新生兒、嬰兒少患疾病。
(3)母乳喂養還可避免奶瓶、奶頭污染帶來的感染,且能預防過敏。
(4)母乳喂養的嬰兒頻繁與母親接觸,受到照顧,有利于其情緒、性格健康的發育等。
(5)母乳喂養有利于母親子宮的收縮,促進子宮復原,減少產后出血。
(6)母乳喂養階段,往往閉經,使母體內的蛋白質、鐵和其他營養物質得以保存,有利于產后康復。
(7)母乳喂養可減少發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危險。
(8)母乳喂養既經濟又方便。
(9)母乳喂養的嬰兒較少得病,故醫藥費用減少,得益于社會和家庭。
(10)母乳無菌、溫度適宜,不需要加溫及奶瓶奶頭的消毒,減少了人力、物力。
(二)母乳喂養指導
1.純母乳喂養的概念:出生4-6周,除母乳外,不給嬰兒添加任何食物包括水。但不包括藥品、維生素、礦物質等。
2.母嬰同室 :指產后母嬰24小時在一起,母嬰分離不應超過1小時。
3.護理措施:
1)指導產婦進行哺乳
正確的哺乳姿勢:常取哺乳姿勢有坐位和臥位,無論何種姿勢,重要的是讓母親和嬰兒感到舒適,
2)乳頭皸裂:
原因嬰兒含接姿勢不良。發生皸裂后,若癥狀較輕.可先喂健側乳房,再喂患側
例題:
足月順產4d ,母乳喂養,乳房脹痛,無紅腫,乳汁排流不暢,體溫
A.生麥芽煎服
B.吸奶器吸乳
C.抗生素治療
D.讓新生兒多吸吮雙乳
E.多喝水
『正確答案』D
3)乳房腫脹的護理
◇原因:產后開奶時間晚、嬰兒含接姿勢不良、未做到按需哺乳。
◇預防:分娩后馬上吸吮,確保正確的含接姿勢,做到充分有效地吸吮,鼓勵按需哺乳。
◇處理:如果嬰兒能吸吮應采取正確的含接姿勢頻繁喂養。可采用熱敷、按摩、拍打等方法,母親應精神放松,然后再用手或吸奶器將乳汁擠出,每次擠奶時間一般為20~30分鐘。
4)平坦或凹陷乳頭的護理:幫助母親喂奶時采取正確的喂奶體位。試行不同的喂奶體位,也可采取其他方法,有利于嬰兒含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