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心肺復蘇
復蘇過程大致分為3期:
初期復蘇即現場搶救,最為緊迫,包括氣道通暢、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以支持基礎的生命活動;
二期復蘇即藥物及器械復蘇,是在初期復蘇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支持;
后期復蘇即腦復蘇和復蘇后處理,主要是保護腦細胞和治療因缺氧而引起的大腦細胞損害,進一步對呼吸循環的支持。
以上3期不能截然分開,初期復蘇如在醫院中進行,則應盡早使用機械人工呼吸及復蘇藥物。
(一)初期復蘇
1.氣道開放(A) 病人神志消失后,舌根后墜可堵塞聲門,氣管內分泌物或異物可造成氣道梗阻。開放氣道,維持氣道通暢是復蘇的關鍵。方法是搶救者位于病人左側,左手置于病人頸后,向上托起,右手按壓前額使頭后仰,此時是通氣的最佳位置。如病人口、鼻腔中有異物應用手指清除;若條件允許可經氣管內插管后清除異物。
2.人工呼吸(B) 氣道通暢后應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口對口人工呼吸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當前應用最多。病人仰臥,護士一手托其下頜使頭后仰,張開下唇,另一手捏鼻孔,護士吸氣后對病人口內用力吹氣,然后放開鼻孔,待胸廓回縮呼氣。首先連續吹氣2次,之后每分鐘均勻吹氣10~12次。每次吹氣要見胸廓有明顯起伏才表示有效。
3.人工循環(C) 在初期復蘇階段以胸外心臟按壓最為常用。方法是病人仰臥在硬板上,下肢可稍抬高以利回流,護士立于病人一側,將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另一支手掌根部壓在前一手背上,兩臂伸直,以上身的體重垂直下壓,使胸骨下陷4~5cm,之后放松,胸骨復原,但手掌始終不離開按壓部位。如此反復按壓,每分鐘100次,按壓時要穩而有力,速度要均勻。心臟按壓正確的標志是能觸摸到大動脈的搏動。胸外按壓無效或胸部嚴重創傷無法按壓的,可進行胸內按壓,但需要一定的條件。
4.注意事項
(1)成人病人人工循環與人工呼吸同時進行時,不論單人搶救還是雙人搶救,人工循環與人工呼吸的比例為30:2,即心臟按壓30次,吹氣2次。
(2)心臟按壓操作時用力要適當,不可用力猛引起肋骨骨折。
(3)對小兒心肺復蘇,心臟按壓用單手掌根按壓胸骨中段,每次下壓2~3cm;對新生兒,雙手環抱胸廓,兩拇指按壓胸骨中點,下壓1~2cm,按壓頻率每分鐘100~120次。
(4)復蘇操作不可輕易間斷,要組織好人力,并積極準備二期復蘇。
5.胸外心臟按壓有效的標志 大動脈出現搏動;收縮壓在8.OkPa以上;瞳孔縮小,發紺減退;甚至自主呼吸恢復。
(二)二期復蘇(藥物與器械復蘇)
二期復蘇的內容包括:借助專用設備維持有效的通氣和循環功能;使用復蘇藥物;監測心電圖,識別和治療心律失常;靜脈輸液。調整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等。初期復蘇和二期復蘇并無絕對界限,如在醫院搶救,一開始即應迅速準備氣管插管、機械人工呼吸、氧氣、吸痰器、急救用藥、除顫器等,以備隨時取用。
1.繼續保持呼吸道通暢 各種類型的導氣管,如口咽和鼻咽導氣管,可解除舌根后墜。有條件時宜施行氣管內插管,必要時可施行氣管切開術。
2.采用機械人工呼吸,常用的有以下三種
(1)簡易氣囊呼吸器:由帶有活瓣裝置的呼吸氣囊、面罩等組成,使用方便,效果確切。應用時將面罩緊扣于病人的口鼻部,擠壓氣囊,將空氣壓人肺內。氣囊由于本身彈性作用,放松后隨即復原。病人肺內氣體排出時,可經氣囊上活瓣排入大氣,同時氣囊還可接氧氣管供氧。
(2)麻醉機:通過面罩或氣管內插管給病人輸氧,并可用呼吸囊控制呼吸,效果比簡易氣囊呼吸器為佳。
(3)自動人工呼吸機:可自動控制人工呼吸并根據需要調節頻率、通氣量和通氣壓力,是進行長時間人工呼吸的理想設備。
3.復蘇藥物的應用
(1)用藥目的:激發心臟復跳并增強心肌收縮力;防治心律失常;糾正急性酸中毒;補充血容量和電解質;防治腦水腫。
(2)用藥途徑:首選采用靜脈給藥,其次是氣管內給藥,最后才考慮心內注射。氣管內給藥適用于有氣管內插管的病人,將復蘇藥物以注射用水適當稀釋后,用細導管經氣管導管直接注入氣管內,能很快吸收。
心內給藥用10ml附有細長針頭的注射器,在第4肋間胸骨左緣1.5~2cm處(成人),垂直刺入右心室,抽得回血,然后注入藥液。此法有損傷冠狀血管及心肌的可能,且注射時必須暫停心臟按壓。
(3)心臟復蘇藥物:
1)腎上腺素:是心臟復蘇的首選藥,能增強心傳導系統的自律性和心臟收縮力,提高血壓,并能使心室纖顫由細顫轉為粗顫,使除顫器效果更好。常用劑量為1mg.必要時每5分鐘可重復一次。
2)阿托品: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作用,提高竇房結的興奮性,促使房室傳導,從而使心率加快,對心動過緩有較好療效。常用劑量為O.5~1mg。
3)利多卡因:是抗心律失常首選藥,能抑制心室的異位激動,有治療室顫作用。用量為1~1.5mg/kg。
4)碳酸氫鈉:是糾正代謝性酸中毒的首選藥物。同時進行有效通氣,以免二氧化碳蓄積。
5)其他:異丙腎上腺素、氯化鈣。
(4)常用呼吸復蘇藥物:洛貝林、回蘇林、咖啡因等,其用量視病情而定,采用靜脈給藥。上述藥物在心跳未恢復前不宜應用,因中樞神經系統處于嚴重缺氧狀態,用呼吸興奮藥可能加速中樞衰竭。
4.心電圖監測 應盡早應用,明確心臟停跳的類型以及各種心律失常,指導復蘇和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應用。
5.除顫和起搏 成年人非創傷性心臟驟停多為(80%~90%)心室纖顫,在停搏1分鐘之內,最初目擊者給予1次胸前叩擊,有時可使心搏恢復。
胸外除顫時,電極板涂以導電膏或外包多層生理鹽水紗布,緊密接觸皮膚,減少皮膚電阻抗并避免皮膚燒傷,一個電極板置于左側第5肋間腋前線交點,另一電極置于胸骨右緣第2~3肋間,除顫電能一般成年人首次200J,若無效時第二次300J,以后360J。在放電時任何人不得接觸病人和病床,防止觸電。兒童首次除顫用2J/kg,若無效時用4J/kg。已開胸者,行胸內除顫,電極浸泡生理鹽水后分別置于左、右心室面,直流電能量首次用10J,若無效時,第二次用20~40J,以后用40~60J。遇有頑固性室顫,可以心內注入利多卡因l00mg、或普魯卡因胺100~200mg或溴卡胺200mg等藥物,以增強除顫效果。
過去認為,對反復除顫仍不能復跳的心臟,均可進行胸外或胸內電極臨時起搏。實踐中發現,室顫心臟或嚴重缺氧而無收縮的心臟,用起搏器不能復跳。復跳后心率小于60次/分且對阿托品和腎上腺素反應不佳者,或有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者,可用起搏提高心率。
用除顫器進行電擊除顫,是心室纖顫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電擊除顫使得全部或絕大部分心肌細胞在瞬時內同時發生除極化,并均勻一致地進行復極,然后由竇房結或房室結發放沖動,從而恢復有規律的協調一致的收縮。
為使除顫易于成功,常使用腎上腺素或加用NaHC03或抗心律失常藥,同時有效地心臟按壓,改善心肌缺氧,使細顫轉變為粗顫,然后進行電除顫。
(三)腦復蘇及復蘇后處理
心肺復蘇后,心肺功能隨時可能出現再度停止,或由于缺氧所引起的腦損害可能導致整個復蘇工作的失敗,要組織專門人員繼續搶救。
(一)腦復蘇及護理
防治心跳驟停后缺氧性腦損傷的工作稱為腦復蘇。心跳、呼吸驟停引起腦損傷的基本病理是腦缺氧和腦水腫,防治腦水腫是腦復蘇的關鍵。
1.降溫 體溫每降低1℃可使氧耗率下降5%~6%,低溫可降低腦代謝,減少耗氧量,使大腦對缺氧的耐受增強。復蘇時用人工降溫,降溫前先用降溫輔助藥物,如丙嗪類藥、硫噴妥鈉或其他巴比妥類藥,以防寒戰反應。然后戴冰帽,再在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置冰袋,使體溫降至35~33℃,肌張力松弛,且以呼吸血壓平穩為準。降溫需持續至神志恢復。復溫時先逐步撤除冰袋,后停用輔助降溫藥。
2.脫水療法 使用脫水劑降低腦水腫,常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每次200~250ml靜脈快速滴入,一般在15~30分鐘內滴完,根據需要每6小時可以重復應用。
3.激素治療 糖皮質激素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穩定溶酶體膜,對減輕腦水腫和保護腦細胞有療效,常用藥有氫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
4.改善腦細胞代謝藥治療 可用腦活素、能量合劑等。
5.高壓氧治療 給病人使用2~3個大氣壓的高壓氧,有利于腦細胞供氧,促進腦細胞恢復。
6.鎮靜解痙 如有抽搐會增加耗氧,可用地西泮、苯巴比妥鈉或冬眠1號半量肌注,每6小時應用1次。當有癲癇發作時應用苯妥英鈉靜脈滴注。
(二)復蘇后的治療和護理
1.保持呼吸功能及氧療法 常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自主呼吸功能不足的可給呼吸興奮劑。
2.維持有效循環 血壓過低影響心腦供血,應維持在略高水平,當血壓過低時應注意是否有血容量不足、電解質紊亂、酸中毒、心臟供血不良,應積極糾正。警惕再次出現心跳、呼吸驟停,同時應進行中心靜脈壓、血氣分析、心電圖監測。
3.處理原發疾病 多數心跳、呼吸驟停的原因都比較明確,如電擊、中毒等,也有少數原因開始不明確,需要進一步檢查,明確原因。
4.預防并發癥 并發癥有感染、急性腎衰竭、壓瘡等。常見的感染是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病人常規使用抗生素,應加強基礎護理。
5.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
例題:
1.現場初期復蘇的首要步驟是( )
A.心內注射
B.心前區扣擊
C.胸外心臟按壓
D.口對口人工呼吸
E.開放氣道
『正確答案』E
2.單人搶救心跳、呼吸驟停的成人病人,人工循環與人工呼吸的比例為( )
A.30:2
B.15:2
C.15:1
D.5:1
E.4:1
『正確答案』A
3.小兒心肺復蘇,心臟按壓的部位是( )
A.胸骨左側
B.胸骨右側
C.胸骨上段
D.胸骨中段
E.胸骨下段
『正確答案』D
4.心腦肺復蘇過程中,復蘇藥物的應用首選途徑為( )
A.靜脈輸注
B.皮下注射
C.氣管內給藥
D.心內注射
E.肌內注射
『正確答案』A
5.心肺腦復蘇過程中需給病人進行降溫時應注意( )
A.先用降溫輔助藥物,然后在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置冰袋,再戴冰帽
B.先用降溫輔助藥物,然后戴冰帽,再在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置冰袋
C.先戴冰帽,然后用降溫輔助藥物,再在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置冰袋
D.先戴冰帽,然后在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置冰袋,再用降溫輔助藥物
E.先在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置冰袋,然后戴冰帽,再用降溫輔助藥物
『正確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