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學在臨床醫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是臨床醫學各科的基礎學科,所闡述的內容在臨床醫學的理論和實踐中有其普遍意義,是學習和掌握其他臨床學科的重要基礎。它涉及面廣,包括呼吸、循環、消化、泌尿、造血系統、內分泌及代謝、風濕等常見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與外科學一起并稱為臨床醫學的兩大支柱學科,為臨床各科從醫者必須精讀的專業。
內科學教學的任務和目的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發病原理、臨床表現、診斷要點和防治的理論知識及技能, 為日后學習其它臨床學科和從事臨床醫學實踐或基礎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內科學課程,分為系統學習和畢業實習兩個階段。系統學習包括按照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課堂系統講課和與其相結合的臨床見習。畢業實習是在上級醫師指導下,作臨床診療實踐,要將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用于臨床實踐,來解決臨床上的實際問題,并從臨床實踐中檢驗書本知識的正確性。
在內科學整個學習過程中,除了掌握理論基礎知識,還應努力提高醫生的職業素質,培養高尚的醫德,培養正確的臨床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在畢業時能獨立地防治常見病。在畢業后通過臨床實踐,能進行自學和開展科學研究等,不斷提高理論知識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