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要求 :
一、了解肺結核的嚴重性,以及該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二、熟悉肺結核的發生、發展過程和轉歸,與變態反應和免疫力的關系,痰結核菌的檢查方法,防癆原則和方法,結核菌素試驗和卡介苗接種。
三、掌握肺結核臨床類型、X線特點、診斷及鑒別診斷要點,抗癆原則和抗癆藥物的正確使用,大咯血的處理。
講課時數:3 學時。
教學內容:
概述:簡介全世界與我國疫情,建國以來結核病防治成就,同時看到各地發展不平衡,尚待進一步努力才能在我國控制和消滅結核病。
病因:
一、結核桿菌:類型、生物特性。
二、感染途徑:呼吸道為主。
結核病的發生與發展:
介紹結核菌感染和肺結核演變過程;結核病免疫及變態反應;結核菌感染原發性與繼發性結核的區別。
病理:基本病理變化(滲出、增生、變質)及其轉歸。
臨床表現:癥狀(全身癥狀和呼吸道癥狀)和體征,應注意部分病例無癥狀或不典型的臨床表現。
診斷:
一、診斷方法:病史和癥狀體征、影像學診斷、痰菌檢查、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結核菌素試驗。重點講述痰菌檢查和結核菌素試驗。
二、診斷程序:可疑癥狀患者的篩選、是否肺結核、有無活動性、是否排菌。
三、肺結核分類標準和診斷要點:介紹 1999年我國制定的肺結核新的分類標準,結合胸片介紹各類型的影像學特點,介紹菌陰肺結核的診斷標準。
四、肺結核的記錄方式:按結核病分類、病變部位、范圍、痰菌情況、化療史程序書寫。
鑒別診斷: 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肺癌、肺膿腫、縱隔肺門疾病 以及其他發熱性疾病相鑒別。
并發癥:可并發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自發性氣胸、繼發性感染、結核性膿胸、支氣管擴張、咯血(窒息)等。
治療:合理的抗結核化療可使肺結核痊愈。
一、抗結核化學藥物治療:
1.化療原則:早期、聯用、適量、規律和全程用藥.并介紹藥物對結核菌的作用。
2.抗結核藥物:主要介紹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鏈霉素、乙胺丁醇等藥物的作用、用法、劑量及副作用。
3.化療方法:簡介“常規”化療與短程化療;間歇用藥;兩階段用藥;督導用藥。
4.化療方案:重點介紹統一標準化療初治和復治病例不同方案。
二、對癥治療:結核中毒癥狀,大咯血及大咯血窒息的治療及搶救。
三、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必須在抗癆基礎上,適應癥和方法。
四、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適應癥及禁忌癥。
肺結核與相關疾病:簡單介紹
預防:強調預防肺結核的重要意義,防治措施,關鍵是在黨的領導下建立和健全防治機構,全程監督化療、卡介菌接種及結核病的管理等主要措施,對高危人群化學藥物預防 .
防治措施:
一、主要建立防治系統;
二、早期發現,查出病人,建立報告制度;
三、登記歸口管理;
四、徹底治療:全程督導治療或住院治療。
五、接種卡介苗。
教學方法 :
一、講課并通過典型病例示教和討論或錄相片,啟發學生臨床思維方法,培養診斷和鑒別肺結核病的本領,提高獨立作出防治方案的能力。
二、通過多媒體主教,幫助學生了解結核病病理,體內演變過程、臨床分類和治療轉歸。
三、實習示教時,帶領學生參加(或參觀)防癆實踐(如病人管理、早期發現、卡介苗接種等),以加強對防癆工作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