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學教學精品課程 第二章 呼吸系統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時間:2009-11-24 16:54
來源:內科主治醫師考試 作者:lengke
點擊: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目的要求:
一、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規律,發病機制和病理變化特征。
二、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及診斷知識。
三、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原則。
四、明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發病率高,并發癥嚴重,危害性大,必須積極防治。
講課時數:2 學時
教學內容:
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質為慢性非特異性炎癥。臨床以反復咳嗽,咳痰伴或不伴有喘息的慢性經過為特征,病情持續進展導致肺心病。著重指出其危害性大,必須積極防治的重要意義。
病因和發病機理: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因和發病原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由于和機體內外多種因素綜合作用而引起。著重說明機體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對發病的關系。
病理:指出主要表現為慢性支氣管炎病理變化特征,慢性支氣管炎發展成阻塞性肺氣腫的過程及其病理特征,氣道重塑是發生氣流受限的主要病理基礎。
病理生理:闡述慢性支氣管炎發展成為肺氣腫的肺功能改變,包括通氣障礙、殘氣增多,肺泡膨大,毛細血管受壓而退化,毛細血管大量減少以及部分肺泡通氣不良,從而導致通氣 / 血流比例失調,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 留,發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壓和高碳酸血壓,最終出現呼吸衰竭。
臨床表現:
一、癥狀:重點闡述“咳”、“痰”、“喘”三大癥狀。呼吸困難逐漸加重。
二、體征:重點指出早期無特異體征,長期反復發作,可出現肺氣腫的體征。
輔助檢查:
一、肺功能檢查:介紹肺功能診斷及分級診斷中的價值及重要的參數標準 。
二、X線檢查:指出可見肺紋理增粗,紊亂及肺氣腫的X線征象。
三、實驗室檢查:指出痰、細菌學及血液的檢查對診斷及療效考核有幫助。
診斷及鑒別診斷 :
一、診斷:根據診斷標準,建立診斷、病程分期和病情嚴重程度的分級診斷。
二、鑒別診斷:著重指出慢阻肺與肺結核、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及支氣管肺癌等鑒別。
并發癥:指出其常見的并發癥,包括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自發性氣胸等。只作簡單介紹。
治療:指出不同病期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一、急性加重期的治療:
(一)確定急性加重期的病因及病情嚴重程度。
(二)根據病情嚴重程度決定門診或住院治療。
(三)支氣管舒張劑:主要品種有沙丁胺醇、異丙托溴銨和茶堿類。
(四)氧療:低流量吸氧。
(五)抗生素:治療的關鍵。一般根據病原菌藥敏選用抗生素。
(六)糖皮質激素:急性期可考慮短期使用。
(七)并發癥的處理:詳見相關章節。
二、穩定期的治療: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為主。
(一)預防性用藥(支氣管舒張藥)。
(二)長期家庭氧療:指征和方法。
(三)免疫治療。
(四)簡介慢阻肺的腹式呼吸鍛煉。
(五)教育和勸導患者戒煙,避免發病的高危因素。
三、并發癥的治療:詳見有關章節。
預后:指出慢阻肺如能及早消除發病因素如戒煙處,防塵等并積極治療,預后是好的。如不能堅持治療,發病因素持續存在, 遷延不愈,或反復呼吸道感染,使病變不斷發展,則預后較差。
預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主要是避免發病的高危因素;
2.避免急性加重的誘發因素;
3.增強機體免疫力。
教學方法 :
一、結合以下圖示和幻燈片講課:
(1) 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發病原理示意圖;
(2) 阻塞性肺氣腫類型線條圖;
(3) 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 病理變化。
二、病例示教(包括X線胸片、肺功能等) 。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