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癥狀以上腹部為主,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因為胃粘膜萎縮后,胃消化功能會減退,胃排空功能障礙后會出現上腹部脹滿感,進食后脹滿感會加重,引起食欲減退,嚴重的還會導致體重減輕。少數病例有轉變成胃癌的可能!『幽现嗅t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脾胃肝膽病科楊國紅
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過量飲酒(烈酒)、濃茶、咖啡或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等,幽門螺桿菌感染均會損傷胃粘膜,導致淺表性胃炎轉變為萎縮性胃炎;由于幽門功能松弛,腸液和膽汁通過幽門返流到胃,會刺激胃粘膜,破壞胃粘膜的屏障,導致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為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病人應積極地進行治療。主要的治療措施有:
1.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幽門螺桿菌是萎縮性胃炎的致病菌。因此治療萎縮性胃炎首先應進行抗菌治療。具體方法是在膠體鉍劑(果膠鉍、奧美拉唑、枸櫞酸鉍等)中選擇1種,加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3種抗菌素中的2種,同時服用。
2.服用胃粘膜保護劑。具有保護胃粘膜的常用藥物有硫糖鋁、胃膜素、葉綠素等。硫糖鋁能與胃粘膜的粘蛋白形成保護膜,起到保護胃粘膜的作用;胃膜素能在胃內形成膜狀物覆蓋在胃粘膜上,以減少膽汁反流對胃粘膜的刺激;葉綠素有促進胃粘膜炎癥愈合的作用。
3服維酶素治療。維酶素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因此,萎縮性胃炎病人可選用維酶素治療。
4.控制膽汁反流治療。膽汁反流是萎縮性胃炎形成的一個常見原因。為了控制膽汁反流,病人可服用嗎丁啉(多潘力酮)、普瑞博思(西沙必利)及胃復安等藥物治療。
5飲食療法。萎縮性胃炎病人應避免飲用濃茶、烈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在進食時應注意細嚼慢咽,忌暴飲暴食。胃酸過低和有膽汁反流的萎縮性胃炎病人,宜多吃瘦肉、禽肉、魚、奶類等蛋白含量較高而脂肪含量較低的食物。
6.消除某些致病誘因。萎縮性胃炎病人為了防止病情加重,應戒煙,戒酒,并避免長期服用對胃粘膜有刺激的藥物(水楊酸鈉、消炎痛、保泰松和阿司匹林等)。另外,萎縮性胃炎病人還應保持樂觀的情緒,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7.定期復查。為了監視病變的動態變化,萎縮性胃炎病人應定期復查胃鏡。一般性萎縮性胃炎病人(病理上無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應每3年檢查1次;不完全性結腸型腸上皮化生伴輕度不典型增生者(癌變率為2.5%)應每年檢查1次;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癌變率為4%—8%)應每3個月檢查1次;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癌變率10%以上)應視為癌前病變,可予手術切除。
中醫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因感受外邪、飲食不當、情緒失調、脾胃虛弱引起的。脾胃主管飲食消化、營養吸收,起著維持人體氣息升降的作用,當脾胃虛弱后就會出現食欲減退、氣息瘀滯等一系列萎縮性胃炎的癥狀。
辨癥論治是中醫的特色,就是根據病人個體化的情況,針對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病人出現上腹部隱痛、脹痛、喜溫喜按、神疲乏力、食欲減退、進食后腹張、容易腹瀉、舌質淡、舌邊有齒印、舌苔薄白、脈細等癥狀時,則判斷為脾胃虛弱證,可采取益氣健脾的方法進行治療,可服用方劑:六君子湯、黃芪建中湯。如果病人出現上腹部脹痛(連及兩脅)、胸悶不暢、噯氣較多、喜嘆息、癥狀的發作與加重與情志關系較為顯著、舌苔薄白、脈弦等癥狀時,則判斷為肝胃不和證,可采取疏肝和胃的方法進行治療,可服用方劑:柴胡疏肝散。
如果病人出現上腹部隱痛或灼痛、病史久而經常發作、饑不欲食、口干不欲飲、大便干燥、舌紅少津、有裂紋、苔花剝或光紅無苔、脈細數等癥狀時,則判斷為胃陰不足證,可采取養陰益胃的方法進行治療,可服用方劑:益胃湯、一貫煎。如果病人出現上腹部灼熱、脹痛、滿悶、不思飲食、口渴不欲飲水、口苦口粘、大便不爽、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等癥狀時,則判斷為脾胃濕熱證,可采取清熱化濕的方法進行治療,可服用方劑:芩連平胃散。
中醫治療萎縮性胃炎一般3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約需2-3個療程,如果胃鏡復檢沒有癥狀就可以不再服藥了。服藥后生活應有規律,應吃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應該適當補充營養,建議少抽煙,還要注意飲食衛生,另外堅持治療,定期復查也很重要。癥狀較輕則建議1-2年復查一次,如果癥狀較重則建議3-6個月復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