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問答題
1.比較支原體與細菌L型的主要區別。
.
2.肺炎支原體與解脲脲原體各能引起何種疾。
肺炎支原體主要經過呼吸道傳播,能引起原發性非典型性肺炎與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體的致病作用是通過其特殊的頂端結構吸附在宿主細胞的表面,并有微管插入細胞內,進而釋放核酸酶、過氧化物酶等物質,導致紅細胞溶解、上皮細胞腫脹與壞死。
解脲脲原體常寄生在人的泌尿生殖道,可引起非淋球性尿道炎。還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出現早產或死胎。新生兒經產道分娩時感染,可出現呼吸或中樞神經系統的癥狀。
3.簡述引起我國三種主要立克次體病病原體的主要傳播媒介及所致疾病。
中國三種主要立克次體病病原體的傳播媒介及所致疾病是:
普氏立克次體:傳播媒介是人虱,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所致疾病是流行性斑疹傷寒。
莫氏立克次體:傳播媒介是鼠蚤,傳給人,所致疾病是地方性斑疹傷寒。
恙蟲立克次體:傳播媒介是恙螨,感染人類引起恙蟲病。
4.簡述外斐反應的原理及意義。
此項試驗是一項非特異性凝集反應。因某些立克次體與變形桿菌某些OX菌株有共同抗原成分,故用變形桿菌OX19、2、K株抗原代替立克次體抗原,檢查患者血清中立克次體抗體的水平和變化。如抗體效價≥1:160或雙份血清效價增長≥4倍,為陽性反應。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恙蟲病患者可出現陽性反應。由于該試驗為非特異性,故必須結合流行病學和臨床癥狀才能作出確診。
5.立克次體有哪些重要特點?
。1)大多數是人畜共患病病原體,如莫氏立克次體、恙蟲立克次體均以鼠為重要的儲存宿主。
。2)與節肢動物關系密切,以其為儲存宿主、寄生宿主或同時為傳播媒介。
(3)大小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在普通光學顯微鏡可見,形態多為球桿狀。在感染細胞內可單個或聚集成致密的團塊狀,不同立克次體在細胞內分布位置不同。如普氏立克次體可散在于細胞漿中;恙蟲立克次體靠近核旁成堆排列。
。4)專性細胞內寄生,培養方法有動物接種、雞胚接種和細胞培養。
。5)有些類似于革蘭陰性菌的細胞壁,故內毒素是立克次體的致病因素之一。
(6)某些立克次體與變形桿菌的某些菌株有共同抗原成分,可用外斐反應對斑疹傷寒進行診斷。
6.試比較原體與始體生物學性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