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三節 病毒性腦膜炎、腦炎
一、病因 80%以上由腸道病毒引起。
二、發病機制
三、臨床表現
1.病毒性腦膜炎
急性起病,可有數日前驅癥狀,主要癥狀為發熱、惡心、嘔吐,年長兒可自訴頭痛、頸、背、下肢疼痛、畏光等,意識多不受累,可有腦膜刺激征,無局限性神經系統體征。病程大多在l~2周。
2.病毒性腦炎
患兒開始時癥狀較輕,后隨體溫增高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可出現不同局限性神經系統體征,病程在2~3周。多數完全恢復,但少數留有智力發育落后、肢體癱瘓、癲癇等后遺癥。
四、輔助檢查
1.腦脊液 壓力增高,白細胞計數多在(10—500) ×106/L,早期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后期以淋巴細胞為主,蛋白質輕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在正常范圍。
2.病毒學檢查 部分患兒腦脊液病毒培養及特異性抗體測試陽性。恢復血清特異性抗體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診斷價值。
五、治療原則 對癥治療,如降溫、改善腦循環、搶救呼吸和循環衰竭。輸注營養腦細胞藥物,促進腦功能恢復。
六、護理措施
l.體溫過高的護理
2.促進腦功能恢復
3.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
(1)做好心理護理,增強患兒自我照顧的信心。
(2)臥床期間協助患兒洗漱、進食大小便及個人衛生等。
(3)教給家長協助患兒翻身及皮膚護理的方法。
(4)保持癱瘓肢體于功能位置。病情穩定后,及早督促患兒進行肢體的被動或主動功能鍛煉,活動時要循序漸進,加強保護措施,防碰傷。在每次改變鍛煉方式時給予指導、幫助和正面鼓勵。
4.注意病情觀察、保證營養供應
(1)患兒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上半身可抬高20°~30°,利于降顱壓。
(2)每2小時翻身一次,輕拍背促痰排出,減少墜積性肺炎。
(3)密切觀察瞳孔及呼吸,以防因移動體位至腦疝形成和呼吸驟停。
(4)保持呼吸道通暢、給氧。
(5)對昏迷或吞咽困難的患兒,應盡早給予鼻飼,做好口腔護理。
(6)輸注能量合劑營養腦細胞,促進腦功能恢復。
(7)控制驚厥、保持鎮靜。
5.健康教育
常考知識點:
1.病毒性腦膜炎、腦炎80%由腸道病毒引起。
2.小兒患病毒性腦膜炎時,多無意識障礙,一般無驚厥發作。
3.病毒性腦炎患兒可出現不同局限性神經系統體征。
4.腦脊液檢查白細胞數升高,早期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后期以淋巴細胞為主。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