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二節 兒童類風濕病
一、病因 與感染、自身免疫、遺傳、寒冷、潮濕、營養不良、精神因素有關。
二、臨床表現 分為三型。
1.全身型 發熱和皮疹為此型主要癥狀 ,
呈弛張熱,可持續數周或數月。常伴一過性多形性皮疹,常隨體溫升降而時隱時現。關節癥狀較輕,多數有肝、脾、淋巴結腫大。
2.多關節型 學齡女孩多見。其特征是進行性多發性關節炎,隨后伴關節破壞。先呈游走性,然后固定對稱。晨僵是本型的特點。反復發作者關節發生畸形強直。
3.少關節型 常侵犯單個或四個以內的關節,以大關節為主,多無嚴重的關節活動障礙。
少數患兒可伴有虹膜睫狀體炎
三、輔助檢查
白血球增高,以中性增高為主,血沉加快。C反應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增高、部分病例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可為陽性。X線關節片可見骨質不同程度損害。
四、治療原則:
1.一般治療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合理飲食,病情好轉后適當活動。有關節變形、肌肉萎縮、活動受限等病變時應配合理療、熱敷等,必要時作矯形手術。
2.藥物治療 應用抗炎藥物,根據藥物作用長短分為快作用(非甾類抗炎藥)類、慢作用(病情緩解藥)類、類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
(1)非甾類抗炎藥(NSAID):臨床上可選用萘普生、布洛芬、吲哚美辛(消炎痛)等
(2)病情緩解藥物(DMARD)或慢作用的抗風濕藥:如NSAID類治療3—6個月無效,加用羥氯喹、青霉胺、甲氨蝶呤等。
(3)類固醇激素:內臟受累,特別是伴有心肌和眼部病變者,宜早用激素,常用潑尼松。
(4)免疫抑制劑:常用硫唑嘌呤與環磷酰胺。
五、護理措施
1.發熱的護理
2.關節炎的護理
觀察關節有無晨僵、疼痛、腫脹、熱感、運動障礙及畸形。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置于舒適姿勢、熱敷等措施,減輕關節疼痛
活動關節,防止攣縮。急性期過后盡早開始康復治療。
3.藥物副作用的觀察
4.心理護理
例:兒童類風濕病與風濕熱的主要區別是:
A.發熱
B.心肌炎
C.關節炎
D.X線顯示關節面骨質損害
E.血沉加快
參考答案解析:D
輔助檢查包括:發熱、心肌炎、關節炎、血沉加快等是類風濕病與風濕熱的共同表現,而類風濕病患兒X線關節片檢查,可見骨質不同程度損害。
報名信息:護士資格考試報名入口 www.21wecan.com
2011年護士資格考試報名條件
護士資格證與執業證的問題
2011年護士資格考試政策
2011年護士資格證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