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該病人有變換臥位的能力采取左側臥位是因為胸痛而被迫采取的,因此屬于被迫體位。
52、(B)普通病人出院,應該更換病人床單位的所有用物,包括床墊,并且用消毒液擦拭床、床頭桌等家具。但無須進行室內空氣的消毒。
53、(B)該病人為胃大部切除術后病人,需絕對臥床。第3天出現的皮膚癥狀均支持褥瘡第一期,即淤血紅潤期,故選項B正確。選項C的表現應為受壓表面呈紫紅色,皮下產生硬結,表皮有水泡形成,病人痛感加重。選項D的表現為輕者淺層感染,膿液流出,潰瘍形成;重者壞死組織發黑,膿性分泌物增多,感染擴散。
54、(D)足底禁用冷,故選項D錯誤。
55、(B)因為其他選項所列的食物都含有較多鐵元素,可能影響試驗結果。
56、(B)冷療可減輕局部充血,可用于局部軟組織損傷的早期,故踝關節扭傷的早期可用冷敷;軟組織損傷或扭傷后24-48小時內禁用熱療,因熱療可促進血液循環,從而加重皮下出血、腫脹和疼痛。該患者為踝關節扭傷后1小時,不能用熱敷和熱水足浴。按摩推拿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重皮下出血、腫脹和疼痛,該患者不能進行按摩推拿。
57、(D)為防止逆行感染,集尿袋應每日更換,而不是每兩天更換,故該項措施不妥;選項A,留置導尿時,應保持導尿通暢,避免受壓、扭曲等造成引流不暢;選項B ,集尿袋位置應低于恥骨聯合,防止尿液反流造成逆行感染;選項C,應及時傾倒集尿袋,并記錄尿量;選項E,為防止逆行感染和尿鹽沉積堵塞管腔,導尿管應每周更換一次。
58、(E)直腸手術前腸道準備時應行清潔灌腸,即反復多次進行大量不保留灌腸的一種方法,至排出液澄清為止,以徹底清除滯留在腸道內的糞便。
59、(B)bid的中文意譯是每日兩次,即上午、下午各一次。
60、(C)氧氣霧化吸入時應將噴氣管放入口中,緊閉口唇,才能將藥液隨呼吸有效地吸入呼吸道。
61、(D)患者出現的是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的表現,皮下注射0.1%鹽酸腎上腺素是搶救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的首選藥物。
62、(E)患者為破傷風抗毒素皮試陽性,可采用脫敏注射,即多次小劑量注射,將抗毒素分4次(依次為0.1ml、0.2ml、0.3ml、余量),每20分鐘注射一次,直至將余量注射完。
63、(E)喀粉紅色泡沫痰是急性肺水腫的典型癥狀,引起急性肺水腫的直接原因是輸液量過大或輸液速度過快,導致循環負荷過重。所以護士首先應立即停止輸液,及時通知醫生,配合醫生采取搶救措施。搶救措施包括:置病人于端坐位,兩腿下垂,利于呼吸,減少靜脈血回流,減輕心臟負擔;20%-30%乙醇濕化高流量加壓吸氧,便于促進肺內氣體交換,改善缺氧癥狀;給予擴血管藥;必要時四肢輪扎減少靜脈血回流,減輕心臟負擔。但在所有的措施中護士必須首先采取的是停止輸液。
64、(E)小兒頭皮靜脈穿刺誤入動脈時,液體滴入不暢,局部血管呈樹枝狀突起,顏色蒼白,患兒疼痛、尖叫。發生靜脈炎時,沿靜脈走向出現條索狀紅線,局部組織紅、腫、熱、痛。靜脈痙攣、針頭緊貼血管壁、輸液壓力過低主要是引起輸液速度慢,滴入不暢,局部可無明顯癥狀。
65、(D)過敏反應是一般發生于輸血后期或輸血即將結束時,輕者皮膚瘙癢、蕁麻疹、輕度血管性水腫(眼瞼、口唇水腫),重者因喉頭水腫而出現呼吸困難,兩肺聞及哮鳴音。從反應的時間和癥狀均可確定患者張先生發生了過敏反應。所以應采取以下措施:過敏反應輕者,減慢輸血速度,繼續觀察;常規或高流量吸氧,減輕呼吸困難;半坐臥位利于呼吸;給予0.1%腎上腺素皮下注射,或用抗過敏藥和激素;如發生過敏性休克則按休克搶救常規。所以選項D正確。高壓吸氧適用于一氧化碳中毒等病人;左側臥位,頭低腳高適用于搶救空氣栓塞病人;給予利尿劑和碳酸氫鈉適于搶救溶血反應的病人。
66、(A)患兒體溫為38.7℃,為中度熱(38.1℃ -39℃),可酌情給予物理降溫。因患兒體溫未超過39.5℃,不適合給予酒精拭浴、溫水拭浴以及大動脈處冷敷;而冰帽頭部冷敷常用于頭部降溫,防止腦水腫,降低腦細胞的代謝;故最佳的降溫方法是采用冰袋頭頂冷敷。
67、(D)2歲以下嬰幼兒不宜選用臀大肌注射,因為幼兒在未能走路前,其臀部肌肉發育尚不完善,臀大肌注射有損傷坐骨神經的危險,應選用臀中肌或臀小肌注射。
68、(E)枇杷止咳露對呼吸道黏膜起保護作用,服后不宜飲水,以免沖淡藥物,降低療效,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時,則應最后服用枇杷止咳露。
69、(C)黃疸、四肢麻木、腰酸背痛是溶血反應的典型表現,在溶血反應初期紅細胞凝集成團,阻塞部分小血管,可引起頭痛、四肢麻木、腰酸背痛和胸悶等癥狀,中期由于凝集的紅細胞發生溶解,大量血紅蛋白散布到血漿中,可出現黃疸和血紅蛋白尿,同時伴有寒戰、高熱、呼吸急促、血壓下降等癥狀。另外溶血反應一般發生于輸血反10-15毫升后。
70、(B)引起溶血反應的原因包括:血型不合、血液變質或在血液中加入藥物致使紅細胞大量破壞引起。庫血保存時間過久或保存溫度不當均可引起血液變質,紅細胞破壞,導致溶血反應的發生。
71、(C)溶血反應發生后應立即停止輸血,保留余血重做血型鑒定;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和尿量、尿色;雙側腰部熱敷,解除腎血管痙攣;靜脈滴注升壓藥;靜脈注射碳酸氫鈉,有助于堿化尿液,防止血紅蛋白結晶阻塞腎小管。所以應選C.酒精濕化加壓給氧為急性肺水腫時的搶救措施。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常用于輸血引起過敏反應時。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常用于枸櫞酸鈉中毒,以補充鈣離子。
72、(E)溶血反應后期由于大量血紅蛋白從血漿進入腎小管,遇酸性物質變成結晶體,致使腎小管阻塞,又因血紅蛋白的分解產物使腎小管內皮細胞缺血、缺氧而壞死脫落,致使病人腎功能衰竭,出現少尿、無尿等癥狀。
73、(C)PaO2是指動脈血液內混合氣總壓力中氧單獨所占的壓力。PaO2取決于吸入氣氧分壓的高低、肺的通氣與換氣功能及靜脈血分流入動脈的多少。動脈氧分壓是反映缺氧的敏感指標。一般以PaO2的高低作為缺PaO24.6-6.6kPa為輕度缺氧的分級依據。PaO26.6-9.3kPa為中度缺氧;PaO2在4.6kPa以下為重度缺氧。
74、(B)腦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1/5,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性很差,正確情況下,動脈血氧分壓為10.6-13.3kPa,缺氧時,精神神經癥狀出現最早。對于PaO2<6.6kPa的病人,可有精神癥狀,必須給予氧氣治療。
75、(C)對于PaO25.6kPa,PaCO29.3kPa的病人,其呼吸中樞對二氧化碳已不敏感,呼吸節奏主要來自缺氧對外周化學感受器的刺激。如果給高濃度氧氣吸入,雖可解除缺氧,但同時也解除了缺氧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而導致進一步的呼吸抑制,加重二氧化碳滯留,甚至發生二氧化碳麻醉。因此,對這類病人氧療時,必須控制其氧濃度,采取低濃度持續給氧。
76、(A)全補償系統是在患者沒有能力進行自理活動,需要護理給予全面的幫助時使用。它主要針對三種情況:①當患者在神志和體力上均沒有能力進行自理時,如昏迷患者;②患者神志清楚,知道自己的自理需求,但體力上不能完成,如高位截癱患者、神志清楚的惡病質患者;③雖然具備完成自理活動時,但因存在精神障礙無法對自己的自理需求做出判斷和決策的患者,如精神分裂癥患者。
77、(E)輔助-教育系統是在患者能夠完成自理活動也要求其完成,但完成這些自理活動所需要的能力要通過學習才能具備的情況下使用,在這一學習過程中,護士要為患者提供教育、支持和幫助指導。如本題中的E選項,剖宮產術后康復準備出院的產婦在出院前完全可以進行各種自理活動,也沒有什么治療和護理了,此時護士需要做的就是教給產婦如何回家后更好地護理新生兒和其自身等自理知識和技能,此時可選用輔助教育系統。
78、(C)
79、(E)
80、(D)戊二醛對胃鏡等沒有腐蝕作用,而且屬于高效類消毒劑,消毒滅菌效果可靠,常用于內鏡的消毒滅菌。碘酊和乙醇均可用于皮膚消毒,但碘酊屬于高效類消毒劑,乙醇屬于中效類消毒劑。漂白粉干粉常常用于傳染病人排泄物的消毒,方法簡便,消毒效果可靠。
81、(A)橡膠氣圈易引起潰瘍,故不宜使用。
82、(B)羊皮墊具有抵抗剪力及高度吸收水蒸氣的性能,并可停工較大的接觸面,適宜長期臥床病人使用。選項C、D、E保護骨隆突的原理在于使支持體重的面積大而均勻,病人身體的壓力分布在一個較大的面積上,從而降低骨隆突部位皮膚所受到的壓強。
83、(C)84、(A)選項A常見于急性傳染病,如傷寒等;選項B常見于瘧疾等;選項C常見于流行性感冒、腫瘤性發熱;選項D常見于敗血癥。
85、(C)正常成人使用熱水袋的水溫為60-70℃,嬰幼兒、老年人、麻醉未清醒者、昏迷等病人使用熱水袋時因皮膚敏感性差,水溫應調至50℃以內,以免燙傷。
86、(B)熱水坐浴時,水溫應調至40-50℃。
87、(B)88、(D)89、(E)正常糞便呈黃褐色,鮮紅色便見于痔瘡或痔瘡出血;暗紅色便見于下消化道出血;柏油樣便見于上消化道出血;陶土色便見于膽道完全阻塞時;果醬樣便見于阿米巴痢疾或腸套疊。
90、(A)健胃藥應在飯前服用,因其能刺激味覺感受器,使胃液大量分泌,可以增進食欲。
91、(B)助消化藥應在飯后服用,以便食物和藥物均勻混合,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92、(C)溶血反應初期患者可出現頭痛、腰酸背痛、四肢麻木等癥狀;中期由于紅細胞溶解出現黃疸和血紅蛋白尿等典型癥狀。
93、(B)大量輸入庫存血可引起循環負荷過重、出血傾向和枸櫞酸鈉中毒。枸櫞酸鈉中毒時,尚未氧化的枸櫞酸鈉和血中游離的鈣離子結合,引起四肢抽搐、出血傾向、血壓下降等癥狀。
94、(A)吸痰導管每次使用后丟棄或重新消毒,以免發生感染。
95、(D)留置尿導管每周更換尿導管1次,以免反復插管刺激或損傷尿道黏膜。
96、(AE)根據膽囊和十二指腸的解剖位置,當病人采取頭低腳高位并且右側臥位時,膽囊是處于高的位置,有利于膽汁的引流。
97、(ACE)妊娠7個月以上的孕婦、衰弱、創傷和患有心臟病需要臥床休息的病人不宜盆浴或淋浴。選項B若為妊娠7個月或以上孕婦,則正確;選項D中傳染病病人可以進行盆浴、淋浴,但需根據病種、病情按隔離原則進行。
98、(ACDE)A項,護理尿失禁病人時應指導其進行盆底肌鍛煉,以逐漸恢復括約肌的控制能力;取立、坐或臥位,試做排尿動作,先慢慢收緊,再緩緩放松,每次10秒,連續10遍,每日進行5-10次。B項,按摩或熱敷下腹部可放松肌肉,促進排尿,適用于尿潴留患者,對尿失禁病人不妥。C項,長期尿失禁者可給予留置導尿,避免尿液浸濕床褥,刺激皮膚發生褥瘡。D項,囑病人白天多飲水,因為多飲水可促進排尿反射,并可預防泌尿道感染。入睡前限制飲水,以減少夜間尿量。E項,加強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干燥,以預防褥瘡的發生;做好心理護理,因為尿失禁病人的心理壓力大,常感到自卑和憂郁,護士應給予安慰和鼓勵,尊重病人。
99、(AE)輸入兩袋以上血液時,需要在兩袋血液之間輸入少量生理鹽水,以免不同人的血液相混,血液變質,易引起輸血反應;溶血反應一般于輸血10-15毫升后即可產生癥狀;發熱反應一般于輸血后1-2小時內;輸入大量庫存血時,可靜脈推注定量氯化鈣,以防止枸櫞酸鈉中毒,但血液中不能直接加入藥物,以防血液變質;因庫血保存溫度較低,取出后應在室溫下放置15-20分鐘再輸入,不能加熱,因為加熱會使血漿蛋白凝固變性;過敏反應輕者,一般可減慢輸血速度,加強監測;如嚴重時,則需停止輸血。
100、(CE)腦組織耗氧量大,對缺氧耐受性差。臨床上將意識突然喪失;大動脈搏動小時作為判斷心臟驟停的主要征象,以便爭分奪秒地搶救病人。